秦壽接著說道:“玄武門之變這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你們認真稍微想一下也知道,大唐的大片疆域都是這位李二陛下櫛風沐雨打下來的,來之不易,那可是等於豁出命去,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才打下來的。”
“你們想一下,這樣的一個人,辛辛苦苦的打下了江山,結果坐江山的是別人,而且這個別人還要對自己下死手?還有自己的這幫老部下下死手,這事換了誰,誰能答應?而且李二陛下手下那幫文臣武將們一個個的也都不是等閒之輩,他們一個個的辛辛苦苦的跟著李二在亂世裡打拼,為的是什麼?不就是封侯拜相,辛辛苦苦出了力,到頭來榮華富貴沒得到,得到的是死無全屍,誰能答應
秦壽說到這些,李世民也是心有感慨,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他和手底下的那幫人確實都是這樣想的,他們都不甘心,打天下他們是出了力氣的。
怎麼到頭來封侯拜相,榮華富貴,沒有他們的機會?
眾人繼續的聽著,秦壽接著說道:“李二陛下登基四年,不能說是盛世吧,可是起碼也是國泰民安,百姓們現在都過上了安穩的日子了,吃得飽飯穿得暖了,他怎麼還能說不是一個好皇帝,而且還能在家底沒多少的情況下,敢於出兵.厥,一出兵就一口氣滅了.厥,就這點,就非同凡響!換了李建成,會有這樣的氣魄嗎?”
“絕對的利益,也不能說是一個人的利益,是所有人的利益,我身為普通百姓呢,也不想管他的皇位是怎麼來的,就看他是不是一個好皇帝,有沒有讓百姓們吃飽飯,穿的暖衣服,這幾年來,李二陛下,重視吏治,輕徭薄賦,以民為本,重視農桑,虛懷納諫,敢於改過,知道百姓疾苦,這就是個滿足了集體所有人的利益的,就是一個好的皇帝。”
“如今是大家雖然都在拿著玄武門之事來詬病陛下,可是千百年以後的所有人都會從史書上知道,貞觀朝的皇帝是個為人稱道明君,那個太原李公子,勤政愛民,貞觀之治,治世典範!”
“我只是沒見過李二陛下而已,我要是見到他,他跟我說這個事,我就告訴他,詆譭本身就是一種仰望!百姓和歷史都會記得為華夏做出過貢獻的明君!尤其是一位有彪炳史冊的功績的偉大明君,一定會受萬世景仰的!現在這些人只是一時的詆譭,後世的景仰是千秋萬代的!”
“好小子,說的好!”房玄齡大腿一拍大喝了一口酒說道。
而一邊的房杜兩家的姐弟,還有李承乾,他們所有人看著秦壽的雙眼裡,都是崇拜的小星星,這一番話,可是說的陛下(父皇)心花怒放啊!
這小子這次是發財了啊。
賺大發了啊!
說了這麼一番話,榮華富貴指日可待了!陛下肯定不會虧待他了!
不過更多地還是佩服秦壽居然有如此的見地,他們都沒有想過玄武門之變,居然還有這麼的一面,他們這些功臣家的子女當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一下子從普通的王府屬官家的孩子,變成了大唐金字塔頂尖的那一群人。
他們現在一個個的也開始相信自己的老爹之前說過的那些話了,秦壽,確實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
確實是個有大才之人!
這樣的話,他們相信,就是他們各自的阿耶,身為大唐的宰相,恐怕也是說不出來的。
而秦壽卻在陛下面前說出來,要知道秦壽現在的年紀和他們是差不多的。
這也太厲害了吧!
“那個,那個,小壽,你的意思是說誰能讓百姓們吃得飽,穿得暖,誰就會是百姓們心裡的好皇帝,誰就是會受萬世景仰的明君?”
聽到了秦壽的這一番振聾發聯的話,李世民整個人的三觀都被顛覆了,好像是明白了什麼一樣
他本來以為這個事情是要糾結自己一輩子的了,可是即使是如此他也不後悔,因為他知道他可以比大哥做的更好!
“是啊,你看從三皇五帝到現在,有幾個人的皇位是真正的沒有血腥的?有哪個人身上是沒有一點汙點的?後世人只會記得,哪個明君做出過的功績,比如漢的文景之治,光武中興,明章之治,階朝的開皇之治。”秦壽說道。
李世民對自己的兒子是越看越滿意,我兒說的就是這麼有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