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眼前這間寺院,實在是太過華麗。
最醒目的,整個淨念禪院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是以三彩琉璃瓦覆蓋。
不知是因為寺內的和尚們勤於打掃,還是瓦質如此。三彩琉璃瓦光滑如新,在陽光的照射下,更是閃爍出輝耀的色彩。
考慮到大唐世界並沒有蘇航這樣的穿越者,光是這鋪滿數百件大殿小屋的琉璃瓦,便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除去這光彩照人的三色琉璃瓦,白石廣場四邊,還平均分佈著數百尊金銅鑄制,栩栩如生的羅漢雕塑。
這些雕像的價值,也絕不下於那海量的琉璃瓦。
當然,還有那用來放置和氏璧的小銅殿。
和雄偉的七座大殿相比,小銅殿闊深各只達三丈,高度更是隻有一丈半,可是通體都是由金銅製成。
正如原著中雙龍的評價,就是以楊州的富饒,恐怕也建不起一座這般完全由金銅打造的廟宇。
“也難怪慈航靜齋敢代天下選明主,別的不說,只要把這淨念禪院賣了,價值便絕不下於楊公寶庫,更何況,還有那二百武功高強的僧兵……
嘿!要是當初征伐高句麗,有這群光頭助陣,傅採林未必能鑄造如今的威名。”
石青璇實在是聽不出來,蘇航這是在讚美,還是在嘲諷。
蘇航又道:
“這個場景,倒是讓我想起當初和君寶一起,赴少林之約的經歷。
不過,這淨念禪院倒是比那個少林要有底蘊得多。”
陣陣梵唄誦經之聲,悠悠揚揚的似從遙不可知的遠處傳來,傳遍小山。
普通香客只覺這誦經聲好聽,令他們心中更為虔誠,但蘇航一行無一不是有數的高手,自然聽出,這誦經聲大不簡單。
這所有的誦經聲均是一氣呵成,加之語音頓挫,便如將吐吶呼吸化入誦經之中,若流水不斷,既好聽,又是一種極好練功的法門。
正說著,眾人已經來到淨念禪院的正門。
當即有知客僧上前來,對著眾人雙手合十道:
“阿彌陀佛,諸位施主,佛門乃是清淨地,敬拜還請卸下兵刃。”
果然,山道上上下的香客全都是輕裝便服,即便是有些富貴人物帶著家丁,也絕沒有攜帶武器。
如蘇航這樣,幾乎人人帶刀佩劍的,僅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