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麥鐵杖的言語之中,蘇航可以清晰地感覺到,這位乃是楊廣的“腦殘粉”。
凡是楊廣的決定,全都是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的,大力贊同的,例如扮成了裴矩的石之軒,自然就是高瞻遠矚,有經天緯地之才。
相應的,與楊廣所對立的佛門,自然而然就被打上了魚唇、不識大體的標籤,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蘇航知道,佛門固然不光彩,但石之軒也不是什麼悲天憫人,為國為民之輩。
或許,平復高句麗的確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舉,但這,恐怕只不過是他用來忽悠楊廣的說辭。
看看石之軒當初是怎麼分化突厥,經略西域的?
步步為營,翻雲覆雨,堪稱是縱橫家標準的教科書。
然而征伐高句麗呢?
整個隋軍陣營彷彿集體石樂志一般,結果不出所料的慘敗而歸,更是鑄就了傅採林在高句麗的無上威名。
縱然,其中有楊廣剛愎自用和佛門拖後腿的緣故,但以石之軒的智謀和對佛門的瞭解,在制定戰略的時候,會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如果石之軒真的有平定高句麗的打算,那就決不至於如此草率出兵,至少不該表現得如此無腦。
唯一的解釋,恐怕就是石之軒也已經看透了楊廣剛愎自用的性格,自身也有攪亂天下,渾水摸魚的打算,這才在沒有任何備案的情況下,提議征伐高句麗。
從這方面來看,石之軒也不愧是補天閣的傳人,每一次出手,都是如此的一擊致命,毫不拖泥帶水。
一念及此,蘇航看向麥鐵杖的目光中,也不由帶上了幾分憐憫。
征伐高麗之後,楊廣之所以會表現得那般一蹶不振,恐怕是已經反應了過來,自己被這位深受信任的盟友兼屬下給徹底拋棄了。
而眼前這位,還有那無數葬送在遼水河畔的孤魂野鬼,怕是至死都不明白其中的齷齪關係。
百萬男兒,不過是用來博弈和隨手拋卻的棋子……
“小子,你這個眼神是什麼意思?!”
“沒什麼。”
蘇航搖了搖頭,並沒有回答,而是轉移話題道:
“只是根據我的訊息,這次襲擊,‘奕劍大師’傅採林也會出動,麥將軍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