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兒站在朝日山頂,望著遙遠的西邊,一輪橙黃色的落日慢慢地消失在視野的盡頭。看到太陽完全落下去後,少女的目光也隨之黯淡,小臉忍不住浮現出一抹憂思。
“又一天過去了。”淡淡的說完後,歆兒走到一處巨大的石壁前,撿起地上的小石子,重重的在石壁上又畫了一橫,那道石壁之上刻滿了許多這樣的痕跡。
自從楊名離開姜國後,歆兒每天修煉完後,都會來到朝日山頂,望著西邊的邊關方向,如果楊名從外面回來,或許能從這裡眺望到他的身影,懷著這樣的期待,少女每天都會來這裡,一直等到夕陽沉落,皎月掛空,等不到楊名歸來,歆兒便撿起石頭在石壁上刻下一橫,用來記錄他走了多少天。
“一,二,三……”石壁上的刻痕一天天增加,少女抬起小手,數著那滿滿一面的刻痕,“六百九十六,六百九十七,六百九十八!”當刻痕數到第六百九十八道時,歆兒小臉逐漸露出了笑容,她抬起小臉,望著西邊,眼神忽然亮了起來,因為石壁上的刻痕告訴她,兩年的時間就快要過去了,楊名也該回來了。
……
隨著兩年的時間過去,大周王朝四年一屆的“天擇”考試也即將開始了,整個大陸,諸侯百國全都沉浸在如此**的考試當中,許多國家甚至推開所有繁雜的國事,一切以籌備“天擇”考試為重,上到王侯,下至學員,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全國一心備戰“天擇”。
因為參加“天擇”,一者可以彰顯國家的實力,為國爭光;二者,一旦透過了考試選拔,便可以將本國的學員送往聖都“沐光”修煉,為國家培養強大的戰力,一名進入聖都“沐光”修煉歸來的學員,日後必能成為一國名將,足以堪比一萬軍隊,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
各諸侯國為了將本國學員送往聖都修煉,培養國家“名將”,可謂是下足了精力,傾盡全國的財力與物力,投入到學員身上;而各國的學員,身受國恩,又肩負國家重任,更是拼足了勁地修煉,幾乎是廢寢忘食,晝夜不休,只為了透過“天擇”考試。
以前,“天擇”考試,所有選拔、比試、測評等事務藉由大周王朝獨力承辦,先是在整個大陸進行選拔,然後符合“天擇”考試要求的學員全都去往聖都“沐光”參加正式比試。可是,近些年來,大周王朝日漸衰落,國力大不如前,而承辦“天擇”考試需要耗費巨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大周王朝的國庫已是“捉襟見肘”,難以承付。所以,應幾個大國的要求,大周王朝便是將“天擇”考試,一分為四,分別在四方疆域同時舉行,由四個疆域的大國協助承辦,如此一來,四方疆域的學員們便不需要特地前往聖都“沐光”參加考試了。
而在東方疆域,負責協助承辦“天擇”考試的便是東方第一大國,魏國。魏國已經連續承辦了兩屆“天擇”考試,如今這是第三次了。雖然東方疆域其他國家,尤其是梁國與趙國,對此多有怨言,但無奈,魏國的國力實在是太過於強大,其他國家抗爭不過,也只能徒勞的發發牢騷罷了。
“天擇”考試的日期已臨近,魏國協同大周王朝的選拔專員,派出了兩百多支隊伍,前往東方各個諸侯國,按照考試標準,選拔出符合條件的學員,這也便是“天擇”考試的初選。
……
姜國邊境外三十里處。
迎著東邊天際的朝陽,一支黑色的鐵甲軍隊,邁著沉重而整齊的步伐行進著,最前方是全副武裝的戰車開道,兩側是披著戰甲的騎兵護衛,其後便是手持戰斧、身穿漆黑鐵甲的步兵隊伍,車轔轔,馬蕭蕭,大有氣吞萬里山河的威嚴之勢。
走在右側的騎兵,高高地舉起一面繡著雄獅的黑旗,迎風飛揚,雄獅圖騰,代表了這支鐵甲軍正是魏國的軍隊。
其實,即便沒有那面雄獅國旗,單憑那全副武裝的戰車,人們也能認出這是魏國的軍隊。因為,整個東方大陸,只有魏國的“重甲軍隊”才會有如此雄偉氣勢的戰車。一共二十輛戰車,每車皆由四匹毛色一致的戰馬牽引,每匹戰馬都披著堅硬的鐵質馬甲;在每車之上都站著三名士兵,中間一人駕車,左側一人持弓箭,負責遠攻射箭;右側一人,拿長矛,負責近戰刺擊;除此之外,馬車四周還配置著十把弓弩,每把弓弩上搭著十支箭矢,十把弓弩經過巧妙地設計,完全可以由一名士兵操縱,只要拉動繩索,十把弓弩可以瞬間連發,可一次向周圍射出一百支箭,只要有敵人接近戰車,頃刻間便可被亂箭射成窟窿。
除了搭配武器之外,戰車周身還鑲有鋼鐵護甲,每片護甲足有一厘米之厚,十分堅固,完全可以承受萬斤巨石的壓力。而且,在車輪的輪軸外援還有著長長的鐵刺,隨著車輪轉動,鐵刺就會像是一個絞肉機器般滾動起來,甚是可怕。
當諸侯國開戰,數萬大軍會戰於牧野時,戰車因為速度快,衝擊力強,特別是在開闊地帶作戰,具有步兵無法抗拒的優勢,漸漸地,戰車兵便成為了軍隊的主要戰力,上千輛戰車,一起衝鋒陷陣,宛若鋼鐵洪流,頃刻間便可沖垮對方的陣型,徹底擊潰敵軍。
所以,在當今大陸,常常以戰車的數量來計算和判斷各諸侯國的軍事實力,而戰車也代表著一個國家最先進的軍事武裝。魏國,之所以是東方第一強國,是因為魏國的軍隊有著“帶甲三十餘萬,戰車千乘,騎萬匹。”,魏國的戰車除了數量多,而且還是整個大陸裝備最為精良、最為堅固的。人們都說,諸侯百國中,當屬魏國的戰車最為厲害。
魏國的“重甲軍隊”,素以“甲堅斧利”著稱,除了裝備數千輛戰車之後,再有那便是士兵身上沉重堅固的鎧甲和鋒利閃亮的戰斧。魏兵身上的鎧甲和戰斧,除了常規的礦鐵青銅之外,還特別混著少量的“鎧鐵”打造而成的,比起普通的盔甲武器,無論是堅固,還是鋒利程度都要勝過兩倍以上,所以,他們的鎧甲異常的沉重,一身鎧甲足有三五百斤之重,換做是普通人,若是穿著如此沉重的鎧甲行軍,最多走一兩百米,便已是體力枯竭。可是,魏兵不同,魏國“重甲軍隊”計程車兵,從七歲起,便開始接受高強度的訓練,其中就包括嚴格的體力訓練,經過十年的養兵訓練,每個魏兵雙手皆有千斤之力,可以輕易地舉起上千斤的巨石。所以,他們才能帶著如此沉重的鎧甲和戰斧,行軍作戰。除了鎧甲之外,每個魏兵還帶著一面黑鐵面罩,整個身體只露出兩雙堅毅的眼睛,名副其實的全副武裝。
魏國的軍隊一直奉行便是“戰欲勝,必先利其器。”要想贏得戰爭的勝利,必須要有先進的武器。所有國家中,在武器戰甲方面的研究,魏國是投入財力和人力最多的國家。所以,魏國的軍隊,是整個大陸武器裝備最為精良的軍隊。
魏國計程車兵邁著堅硬的步伐,繼續行進著,大路上塵土飛揚,金屬碰撞的聲音響徹天際,氣勢磅礴,令大地都為之顫抖。魏軍行過之後,塵埃久久落定,只見地面上留下了兩列清晰而深刻的腳印……
看這支魏軍的行進方向,顯然是奔著姜國去的,再聯想“天擇”考試日期將近,不難猜出,這支魏軍應該是護送負責的考試官員去往姜國,選拔應試的學員。按照往常,考試官員一般是兩個人,一名是大周王朝的官吏,另一名則是魏國的使臣。魏國美其名曰是協助大周王朝選拔學員,實際上是趁機瞭解其他國家參試學員的實力,同時,還可以暗中探一探各個國家的“底細”,收集相關情報。
可是,如果說這支魏軍是來護送考試官員去往姜國,那麼,這支魏軍的規模未免太過於強大了!二十輛戰車開道,上百騎兵護衛,再有三千重甲步軍押後,而且在前領軍的將領乃是官居四品的武衛將軍,四品官階可是屬於禁衛軍的等級。這般陣容,說去攻打一個邊遠小國,都不為過。
細細觀察,在魏兵行軍的中間,有一輛裝飾華貴的馬車,十分顯眼,馬車前後左右各有騎兵護衛,顯然,這輛馬車之內坐著一位身份顯貴的大人物。
風吹動著馬車的窗簾,從中露出了車內的一角,透過縫隙遠去,只見馬車之內坐著兩人,其中一男子,三十左右的年紀,穿著魏國士大夫的官服,他屈膝而坐,眼神低垂,神情十分恭敬,舉止端莊,不敢有一絲無禮,而在這名士大夫的對面,躺著一名十分年輕的“少年”,“他”隨意地靠在車身上,身上蓋著昂貴的絲綢錦被,“他”眼睛半閉,白皙的臉龐上掛著一絲漫不經心的神情。
這時,車身忽然一顛。
“呼,差點睡過去了,這是到哪裡了?”“少年”忽然睜開眼睛,問道。
聽到問話,只見那名士大夫直起身子,抬起雙手,恭敬地回道:“回公子,就快到姜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