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章
這樣大的一副畫兒, 必是要在書房鋪開來作的。這樣寬且高的畫,那紅蓮又是重中之重,這其中胭脂用量不少。
象牙笏記錄朝堂要事, 也放在書房,沾上一點胭脂,就不奇怪了。
原來大家先入為主, 覺得胭脂沾了象牙笏,必然是玩得花才沾染上去的。
所謂“心有所想,目有所見”。此畫一出,眾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覺得自己心中想得齷蹉,才把雪蘅和他夫人想成那種人。
有了這幅畫,再看雪蘅和姜玉初, 大家的看法就不一樣了。
雪蘅容貌清冷又漂亮, 行事有度,一看就不是那種胡來的人。
而那姜玉初又是這等漂亮溫婉的大家閨秀出身,如今知她對佛法敬畏,便更覺得她如那天女散花般的神女,定然不是那等輕佻之人。
這樣兩個雪堆玉砌的仙人, 怎麼可能作出不三不四的事情來?
一定是他們自己齷蹉, 才把人想得齷蹉了。不該, 太不該了。
就算有人依然帶著懷疑的目光看二人,但不管那胭脂怎麼沾上的象牙笏,姜玉初有這樣的心,作出這樣的寓意大氣的畫兒來,誰人還能說什麼?
何況更有皇後娘娘金口玉言,旁人也不敢質疑了。
只見皇後笑道:“難為昭義夫人有如此巧心, 畫得這樣精巧,必是費了許多功夫?”
“娘娘謬贊。”姜玉初只道太平盛世有敢而發。
末了,才不顯山露水地加上一句費了多久時間,證明自己確實費了許多時間,還笑言為作此畫,曾讓書房一度陷入髒亂的地步。
眾人一聽此話,立刻都明白她說的是何意了——為了作畫導致書房髒亂,所以象牙笏上沾點胭脂可不就正常了嘛!
眾人一時都盛贊,贊她心思靈巧,贊她勞神費力,竟然作出這樣有意思的畫兒。
只有呂大人,臉色變得慘白,幾乎搖搖欲墜了。
怪不得雪蘅那日只解釋是夫人作畫染上的,之後便未曾多說一句。
原來都是為了他夫人這幅畫!
獻禮的畫,在呈上來之前,肯定都是不能透露的,否則就沒有驚喜了。若是雪蘅早早解釋,他就不會追著彈劾他了,雪蘅的名聲也不會因此受到半點損失。
沒想到!
雪蘅不願透露是為了獻禮作畫才染了胭脂,不願意浪費了他夫人一片苦心,所以寧願名聲受損,寧願在朝堂上被彈劾!
可這時候名聲怎麼會不重要呢?雪蘅離內閣一步之遙,名聲才是最重要的啊!
怎麼能因為夫人作畫費神,不想浪費夫人的畫,就不要名聲啊!
雪蘅不要名聲就罷了,可害慘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