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清客> 第二百零三章 開到荼蘼花事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零三章 開到荼蘼花事了 (2 / 2)

&nbsp&nbsp&nbsp&nbsp“太陽照常升起。”曾漁站起身,微笑問:“陸娘子還有什麼需要小生效勞的,儘管吩咐,我們是遠親。”

&nbsp&nbsp&nbsp&nbsp陸妙想嫣然一笑,這笑容比清晨的陽光更讓曾漁眼前一亮,更有一種迷人的神采綻放出來,讓曾漁目眩神迷——

&nbsp&nbsp&nbsp&nbsp陸妙想合什道:“曾公子大恩大德——”

&nbsp&nbsp&nbsp&nbsp“快別這麼說。”曾漁趕忙打斷陸妙想的感激語,道:“世事難料,我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唯有盡力而已。”

&nbsp&nbsp&nbsp&nbsp陸妙想一時也不知該說什麼,送曾漁出門,立在柴門邊看著曾漁主僕走過獨木橋,那主僕二人身影很快消失在光影斑駁的楓樹後,隱隱聽得曾漁和嚴紹慶說話的聲音,只聞人聲不見人,隨即說話聲音也悄不可聞了。

&nbsp&nbsp&nbsp&nbsp步履輕輕,嬰姿走了回來,手裡執著一支白荼蘼,觀察著姨母的臉色,略略放心,說道:“娘,曾先生走遠了。

&nbsp&nbsp&nbsp&nbsp陸妙想回過神來,看著楓林上空鋪灑開來的陽光,忽然道:“小姿,你莫要怨恨曾先生。”

&nbsp&nbsp&nbsp&nbsp“我沒有啊。”嬰姿訝然道:“我怎麼會怨恨曾先生”又反問:“娘,你不怪曾先生了嗎?”

&nbsp&nbsp&nbsp&nbsp陸妙想拉著嬰姿柔軟的手,仔細端詳嬰姿的容貌,心裡非常遺憾,若曾漁能娶小姿為妻可有多好,口裡道:“我家小姿是個大美人了。”

&nbsp&nbsp&nbsp&nbsp嬰姿扭頭朝溪那邊看看,生怕曾漁他們又轉回來聽到這話,羞道:“娘,你說這些做什麼,好生奇怪”

&nbsp&nbsp&nbsp&nbsp陸妙想微微一笑,說道:“娘倒是有些誤會曾先生,方才聽曾先生一番話,方知曾先生也是有苦衷的,而且曾先生依舊肯幫助我們。”說這話時心裡感著生為女子的淡淡悲哀。

&nbsp&nbsp&nbsp&nbsp少女嬰姿默然不語,隨手將那支白荼蘼別在竹籬牆上,她沒有向姨母陸妙想追問曾先生有何苦衷,只是突然覺得很不開心,比前日得知曾先生已定親的訊息還不愉快,她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nbsp&nbsp&nbsp&nbsp曾漁在分宜待了三日,無暇去袁州城拜訪井毅、列立誠諸友,只分別寫了書信託人送達,四月十一就拜別嚴世芳,與嚴紹慶母子前往南昌,走的是水路,跟隨服侍的僕佣婢女有數十人,除了嚴氏的兩條大船外,還有分宜知縣特派的一條縣衙快船開道護衛。

&nbsp&nbsp&nbsp&nbsp從分宜到南昌水路五百餘里,順風順水,沿途有水驛可供歇息和給養,那些嚴氏家丁在外面都是作威作福慣了的,把驛丞、館夫支使得團團轉,吃拿卡要惹人厭惡,曾漁雖然看不慣這些狐假虎威的嚴氏奴僕,卻也無權管束,嚴府西席他做不長的,早晚要走人,現在要考慮的是怎麼臨危幫助嚴紹慶,莫使嚴紹慶落得受其父牽累充軍邊陲的下場,少年嚴紹慶對他這個老師真是敬愛有加,不拉一把良心不安,只拯救陸妙想和嬰姿兩個美女怎麼行呢。

&nbsp&nbsp&nbsp&nbsp船在袁水、贛江上行駛,兩岸流域人煙鼎盛,這是江西道最繁華的府縣,雖經去年山賊騷擾,但恢復得亦是極快

&nbsp&nbsp&nbsp&nbsp在船上的五日,曾漁除了看風景之外就是鑑賞嚴紹慶帶往南昌的那些書畫,嚴紹慶鑑賞功力尚淺,都是按曾漁的意思從鈐山堂挑選出來的,比較珍貴的有孫過庭《書譜帖》、段天祛《臨右軍帖》、祝枝山《真草帖》六軸、《淳化帖》三十冊、黃庭堅《上座帖》等一十四軸、米元章《天馬賦》及人物山水共十三軸、董源山水二軸、李成雪景一軸、古木林泉圖二軸、文與可竹二軸、蘇東坡墨竹一軸,另有宋版書若於,曾漁神遊其中,其樂無窮。

&nbsp&nbsp&nbsp&nbsp船上無聊,嚴紹慶開始向曾漁學習繪畫,這在介橋村是不可能的,嚴世芳為人方正古板,認為除了聖賢書外其他都是雕蟲小技沒必要去學,要學也要等功成名就後作為娛情消閒之用,嚴紹慶的母親曹氏對兒子學畫頗為支援,嚴紹慶已經蔭封為七品中書舍人,只等成丁就可上任為官,不須走科舉之途,所以沒必要苦學那枯燥的八股文,學些琴棋書畫以後與官員交往也可附庸風雅,所以嚴紹慶知道曾漁精於弈道後又要向曾漁學圍棋,對曾漁的博學多能欽佩不已

&nbsp&nbsp&nbsp&nbsp四月十五日黃昏,船在南昌老洲碼頭停泊,早有嚴氏家人來接船,馬車數十輛,迤邐從南昌城西南端的廣潤門入城,嚴嵩和嚴世蕃父子在南昌有兩處居所,一處在城內東書院街,一處在城南近郊的象湖北岸,乃是一個大莊園,曾漁現在隨嚴紹慶去的是城內的寓所“友竹居”。

&nbsp&nbsp&nbsp&nbsp友竹居前門一般不開,日常出入都經由後門,前門臨東書院街,後門開處是一條無名小巷,現在這小巷得名了,當地人稱這條小巷為“高升巷”,因為嚴嵩、嚴世蕃父子幾次返鄉都在這裡住過一段時間,不僅江西道,就連福建、廣東的官員都趕來這裡送禮拜見,走的就是這條無名小巷,這些人以後往往得到升遷重用,這條小巷也就成了市井民眾裡中的高升巷,曾漁如今也從高升巷入嚴氏友竹居後門,不知是高升還是惹禍上身?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