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族人們眼中期盼的眼神,陳濟已經明白了他們內心所作出的選擇。
如果在這個時候,還有人跳出來對陳家參與華夏計劃的事情作梗的話,不用自己發話,回頭大家就可能把他給撕了。
因為在這樣的一個“以糧為本”的特殊時代,做這樣的事情已經不能夠被稱之為斷人財路了,這完全就是在斷絕其他族人的生路。
在華夏國丟擲的這樣一個餡餅面前,陳家的人根本經不起任何的誘惑。
在大家的催促下,陳濟只能同意錢江的建議,作出了以陳家所有土地入股並獲得固定收益的決定。
但是,華夏國只認可陳家擁有五百畝的土地,陳家其它土地的所有權卻必須轉交給華夏國國資部,全面納入華夏國的管轄範圍,並由華夏工作隊負責高畫質數字地圖採集的人員立即進行相關資料的採集。
在資料採集的過程中,陳家必須全程派人與華夏工作隊的人一起進行土地邊界的確定。
而且,就華夏國認可的這五百畝土地,也必須按照人頭明確每個人的所有權,以避免其中一些人在成為華夏國正式成員之後與其他族人因土地的所有權而產生糾葛。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陳家所有能夠享受土地收益的族人,都必須在華夏國設立在這裡的臨時註冊登記點進行基本資訊的登記,並納入華夏國的人口基本資訊平臺統一管理。
這樣一來,陳家的這五百畝土地就被平均分配到所有的族人頭上,每個登記註冊過資訊的人都獨立擁有按照土地面積擁有分配收益的權力。
雖然華夏國這樣的做法,對於像陳濟這樣的嫡系來說顯得有些不太公平。
但是,一方面華夏國國資部為了保證公平、公正、公開而採取的強硬而不妥協的態度,另一方面是人數在陳家族人中佔絕大多數的非嫡系成員獲得了明顯超過其心理預期的利益,那些“既得利益者”們是樂觀其成的。
所以,那些嫡系成員的不同意見,根本就得不到大多數陳家族人的支援。
只需要安靜地聽著,就可以獲得穩定的收益,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華夏國也只能在這個方面儘量給予他們更加公平的條件,對於那些需要由陳家出面去協調的工作崗位來說,那些陳家的嫡系成員明顯擁有更大的優勢。
因為,對於其他的世家大族來說,他們更加認可嫡系這一身份的份量。
所以,華夏工作隊在陳家議事堂釋出的第一批任務,幾乎完全被那些嫡系成員領了去,而完成這些任務所能夠獲得的收益,也讓那些嫡系成員心裡得到了一點平衡。
於是,在華夏工作隊到達陳家的第二天,南陽城裡陳家的糧鋪裡就改變了格局,原本擺放糧食的地方被清理了出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打造精良的鐵製農用器具。
當然,為了保證這些物資的安全,除了這些放在陳家店鋪之內的樣品,其它大批次的器具都存放在華夏工作隊城外基地的活動房之內。
當買主確定了購買意向,在向陳家繳納相應的糧食之後,再由陳家的人帶到城外基地提貨。
這些作為銷售回款的糧食,在扣除當天陳家應得的土地收益分成之後,多餘的全部送到華夏工作隊的基地內,然後透過運送物資的車輛再送回華夏國。
錢江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快地消耗掉南陽城周圍的糧食儲備,以動搖當地世家大族們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