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定了航線的安全之後,龍浩多次往返兩地,給雁門關外的駐地送去了大量的技術型工人。
同時,也從華夏自衛隊中選擇了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成員,培養了出了幾名飛行員,以接替他今後的工作。
當然,這些成員的學習過程只能夠循序漸進,他們先從乘坐人數在十人以下的私人飛機開始學習,逐漸積累飛行經驗。
當他們對相對簡單的私人小飛機操作熟練之後,再對座次更多、要求更高的支線客機進行學習。
根據吐瓦魯特區機場建設規劃的相關引數,華夏城與宜昌新城之間,也開始規劃修建一個可以起降大型民用飛機的現代化機場。
機場所有的附屬設施以及機場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都與吐瓦魯機場同時進行,這樣才可以達到最大程度的資源共享。
雖然華夏國的這些正式成員,在知識面的廣度上無法與現實世界的人相比。
但由於兩個世界時間差的存在,用數倍的學習時間、更加充分的公平競爭環境以及充沛的學習資源,完全可以讓這些有志於此的正式成員們獲得更加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
航空產業的繁榮,在缺乏太多的基礎科學技術人員支撐的情況下,並不是一、兩年就可以做到的。
但不管怎麼說,華夏國現在已經決定開始起步了。
他們邁出的步伐雖然很小,但只要照著正確的方向,一步一步踏實的向前邁進,總有一天能夠跟上現實世界的步伐。
龍浩從華夏國運送過來了足夠的技術工人之後,雁門關駐地也熱鬧了起來。
根據李嚴他們帶回的高畫質數字地圖,華夏國國資部確定了這座未來的資源型城市的修建地點,以及今後擴充套件時每一個城市單元的位置。
這座新城,被國資部的人命名為平安城。
在擁有了這些資料之後,雁門關外正式啟動了平安城的修建工作。
能夠操縱專業機械的技術工人必須從華夏國排程,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因為除了華夏國之外,其它地方根本就找不到能夠熟練操作這些現代機械的勞動力。
但同樣的,對於那些只需要一把力氣的普通工作崗位來說,對勞動力擁有文化知識的要求不高,也沒有必要從華夏國排程。
因為目前兩地之間主要還是使用空運來進行人員的調動,這樣的人員調動成本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為了彌補普通勞動力的缺乏,李嚴決定從雁門關和大同兩地招募一些百姓,專門處理一些使用機械不好處理的細節問題。
反正還要透過雁門關的守將們把華夏國已經到達的位置傳回魏國,並把他們確定的通譯送過來。
所以,李嚴就帶著兩個自衛隊員,開著一輛越野車沿著蜿蜒曲折的官道來到了雁門關下。
雁門關的圍城隨山勢而建,周長五公里多。城牆的南端分別與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向北則沿著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圍,合圍處建有城門。
圍城以外還築有三道大石牆和二十五道小石牆,起到屏障的作用。
雁門關與關城之間用石砌長城相連,每隔一百二十米左右,便修建了烽火臺和敵樓各一座。
在險要的地段,還設定了堡寨、壕溝和暗門等,形成了一組完整的防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