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民生以前只想到把自己的華夏國做大做強,雖然已經把魏、蜀、吳三個國家的戰略中心隔了開來,但並不能阻止其它更遠地方發生的戰爭。
司馬懿這個名字,在魏民生的那個世界裡,絕對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傳說。
但在華夏國擁有現實世界資源的情況下,魏民生在異世界根本就無懼於任何的勢力。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的陰謀詭計所能起到的作用並不是那麼明顯。
魏國打的這個“禍水北引”的主意,想要憑北方的那些異族來消耗華夏國的力量,同時看一看華夏國真正的實力。
可他們並不知道,在華夏國所擁有的資源面前,這樣的事情根本就不值一提。
魏民生根本就不會在乎他們的這種試探,因為,再多的雞蛋,都無法敲碎一塊堅硬的石頭。
而且,透過與魏國使者的接觸,魏民生有了一個新的想法。
你不是想要我華夏國去面對那些北方的異族嗎?
好,我就如你所願。
按照魏民生以前的計劃,是要利用華夏國超越千年的社會管理模式,以及更加公平、公正的生活環境,來吸引周圍的人力資源,逐步擴大華夏國的影響。
但從襄陽城所遇到的情況來看,那些頑固的世家大族們,在沒有受到生死存亡的威脅之前,還總是幻想著能夠維持以前的那種生產關係。
如果失去了依附在他們名下的百姓,那些世家大族們什麼都不是。
所以,華夏國這種平和的發展模式,在一個並不開放的社會里,實際上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順利。
因為,落後的資訊傳播方式和非常不發達的交通,嚴重地制約了華夏文化的傳播速度。
魏民生也不是沒有想過用以點帶面的那種發展方式,但在這個已經動盪了太久的世界裡,每個點之間的距離如果太長,並且無法保證快捷的資訊溝通的情況下,每一個“點”都面臨著一個危機四伏的局面。
而要保證這些“點”的安全,就只能修建大量的防禦工事,並且組建足夠的防衛力量。
可這些分散的防衛力量,根本無法形成合力,效率根本無法與直接擴大管轄範圍的方式相比。
因為,這些距離相隔太遠的“點”,每一個“點”都要面對可能來自於四面八方的勢力的威脅。
但是,魏國的這個提議,卻可以讓那個遠離華夏國本土的據點,只需要專心應對來自於一個方向的威脅。
這樣的話,幾乎只需要用一半的武裝力量,就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而且,由於這個據點是受魏國的請求所建立的,所以,它與華夏國本土的聯絡不會中斷。
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甚至還可以得到魏國的直接支援。
由於這樣的合作關係,如果魏國敢對這個華夏國在魏國與北方異族之間的邊界上所設立的據點,做出任何一點不恰當的舉動,華夏國就有足夠的理由,要求魏國用一些資源進行賠償。
司馬懿代表魏國提出的這個建議,與其說是魏國對華夏國的試探,實際上對魏民生來說,這根本就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契機。
有點事情耽擱了,晚了十來分鐘,不知道會不會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