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城垣周長近八公里,平均高八米,寬十米左右,用土層層夯築,外用大塊青磚壘砌。
城北以漢水為池,東、南、西三面鑿有城濠,濠寬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終年水波瀲灩,儼若平湖。
由於城高且固,濠寬且深,加之漢峴天設,山川環衛,是以號稱“鐵打的襄陽”。
但是,這所謂“鐵打的襄陽”,在李嚴帶領的華夏國特種兵眼裡,根本就只是一個大一點的土城而已。
因為就其城池的佔地規模來說,僅與華夏城的一個城市單元相當。
而且,那八米高的城垣,根本就沒有辦法與華夏城城市單元近五十米高的鋼結構樓房組成的防護圈相提並論。
在臨時駐地相關工作安排下去後,李嚴派出了三架三角翼飛行器,大張旗鼓地對襄、樊兩城的地形和人員分佈情況進行了偵察。
這種簡易的飛行器可以乘座兩人,一人負責駕駛,一人負責偵察和實施空中打擊。
在現有冷兵器時代,根本找不到一個能夠有效防護的辦法。
經過三天時間的示威飛行,李嚴也確定了襄陽城外的駐紮地點。
因為魏民生曾經說過,只有無人耕種的土地,才是華夏國的疆域。
所以,李嚴選擇的陸上駐地是一片距離襄陽西門一公里左右、與漢水相連的小樹林。
趁著夜色,李嚴透過共享空間取出了大量的汽油,在空中拋灑在樹林之中,然後在高空中引燃了那些樹木。
漫天的大火瞬間照亮了襄陽的城牆,火光中映出了一張張驚恐的面容。
一夜之間,那片小樹林就被燒成了平地。
然後,幾臺挖掘機出現在了那片被燒焦的平地上,把那些凹凸不平的坑窪收拾平整。
一個個集裝箱活動房也被轉移了過來,在工程機械的幫助下,很快就組成了一個封閉式的營地。
緊接著,樊城之外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不到一週時間,李嚴就在襄、樊兩城之外建成了人員聚集點。
在做好了接收人員的相關工作之後,李嚴就讓那些承接了吸納勞動力任務的成員自行活動,然後帶著兩名全副武裝的特種兵,開著越野車來到了襄陽城的西門外。
越野車的到來,讓魏軍如臨大敵,城門緊閉,城牆上旌旗飄舞、刀槍如林。
那些因為城門關閉而無法入城的百姓,只能躲在遠處的草叢之中,悄悄地看著這樣詭異的一幕。
李嚴把車停在城濠之外,透過越野車上的喊話器,對著城樓說:“本人乃華夏國外交貿易部部長李嚴,受國資部授權,決定在襄、樊兩城招收一些雜役。
按照華夏國總統閣下的要求,我們不會主動挑起戰火,但我們也不會允許任何人干預那些雜役的自由選擇。
所以,還請城中諸位將軍相互轉告,約束治下,避免發生一些令大家都不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