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食堂裡溫開水是最不缺少的東西,服藥也更方便。
利用食堂已有的身份認證平臺,可以同時把藥品的費用進行結算。
本來按照魏民生所說的,是由華醫堂把這些家庭常備藥品直接賣給每個家庭的,家裡的人有點什麼頭痛腦熱的小毛病,在自己家裡就可以處理,以減少到華醫堂就診的人群數量。
國資部的人一商量,覺得這樣並不方便,而且可能造成極大的藥品浪費。
因為那些藥物都是有保質期的,如果不能在保持期之內使用,還得統一回收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可按照藥品的無害化處理流程,比普通的垃圾處理要複雜得多。
過期藥品在自然環境下很容易分解、蒸發,如果大量的過期藥都扔到生活垃圾站裡,並隨土填埋,就會對土壤以及水源造成巨大危害。
這種危害是深遠的,藥品有毒分解物溶解後,會汙染土地和水源,會破壞人和動植物的生物鏈。
一些存在於環境中的抗生素,最終會透過人們的飲用水、肉菜、食物再進入人體,一旦人生病更容易出現耐藥性,導致藥物用量越來越大。
而魏民生直接從現實世界找來的那種醫療服務模式,也存在非常嚴重的藥品浪費現象。
比如說某人到醫院去看病,醫生給他開了一大堆藥品。
也許醫生開的是五天的用藥量,但實際上患者只服用了兩天病就好了,那麼這些剩下的藥又該怎麼辦呢?
因為這些醫生開出來的藥,只針對某一種病情,而且存在多種藥物的組合,所以不可能留著下次生同樣的病再服用。
一段時間後,這些已經不需要服用的藥品,就只能當作垃圾進行處理,無形中增大了土壤和地下水的汙染。
一個人這樣做也許沒有什麼,但如果每一個病患都會遇上同樣情況的話,這樣的汙染源數量就實在是太可怕了。
因此,在環境保護意識非常強烈的華夏國人眼裡,這種直接向百姓大量銷售常用藥品的方法並不可取。
最終,經過相關技術人員的激烈辯論和投票表決,決定將常用藥品放在食堂的一個恆溫櫃之中,由食堂工作人員統一管理並向百姓銷售。
由於食堂幾乎是每個人每天必須造訪的地方,所以,藥品的銷售也可以最大可能的微量化、精細化。
比如說某人患上了痢疾,並不需要買上一盒十瓶裝的正氣水,而是隻需要購買一次服用的量。
如果用藥起作用之後,就可以隨時停止用藥,而不至於造成藥品的浪費。
在這樣的藥品管理模式下,華醫堂的藥房,實際上已經變成了藥品倉庫,主要工作是對各食堂常規藥物的配送和調濟,以儘可能地把這些藥物在保質期內使用出去。
這樣的做法,既實現了這些藥品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最大化,也儘可能地減少了過期藥品對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