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波堤上圓木的數量雖多,收集的能量也不少。
但是,受活塞式壓縮機的效能限制,無法產生較高的壓力,不能直接把這些壓縮空氣壓入兩百多米的海底蓄能場。
所以,魏民生又在六、七十米深的海床上,增加了一個小型的沉箱,用於低壓氣體向高壓氣體的過渡。
那些七、八個大氣壓的壓縮空氣,可以很輕鬆地壓入這個小型沉箱的儲氣室中。
而充氣口的單向閥,可以保證在檢修裝置時,沉箱中的空氣不會沿著充氣管道洩漏。
在沉箱的儲氣室頂部,固定安裝了一臺高壓壓縮機,透過再次做功,把七、八個大氣壓的壓縮空氣,再次加壓到二十多個大氣壓,透過高壓氣管送入高壓蓄能場。
為了保證壓縮機的安全,壓縮機下面設定了多個水位檢測開關。
只要有一個開關動作,岸上就會立即自動切斷壓縮機的電源。
而為了便於檢修,沉箱的底部留了一個缺口,方便維修人員的進出,或者作為壓縮機的更換通道。
那些圓木當然是來自於異界,並且利用那裡的人力資源和裝置,加工成統一的尺寸。
雖然圓木的強度比不上鋼材,在受到海上風暴的襲擊時更容易損壞。
但它不會受到海水的浸蝕,而且,它的損壞可以保護與它相連裝置的安全,相當於一個保險絲的作用。
再說了,這些損壞不嚴重的圓木可以使用鉚隼結構進行修復,一點都不會影響到使用。
那些損壞嚴重的和維修過程中產生的邊角餘料,在氣化爐的作用下,還可以用作集中式廚房或者燃氣發電機的燃料。
每一根圓木產生的壓縮空氣並不多,但它們的數量卻足以彌補這樣的不足。
而且,幾乎不會停止的海浪,給予了無窮無盡的綠色能量,這是其它能源所不具備的。
從天空看下去,防波堤內外的海浪完全是兩個世界,洶湧澎湃的海浪,在接觸到防波堤上那些像纖毛一樣的圓木能量收集器後,變得不再狂暴。
甚至在推進到防波堤時,拍打堤岸的力量連大的浪花都翻不起幾朵。
防波堤內相對平靜的潮汐水庫,讓魏民生想到了太陽能的利用。
把太陽能直接轉化成電能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整體成本太高,而且發電效率並不高。
所以,魏民生還是用海上平臺那樣的高效的聚光集熱方式,把太陽能轉化為高溫油液。
但這些高溫油液的利用方式卻有所不同。
那壓縮空氣在減壓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熱能,為了讓壓縮空氣發揮出更大的效率,傳統的方式是用壓縮空氣加燃氣的方式來驅動氣輪透平機。
由於一些能量來自於環境中的熱能,所以用壓縮空氣儲存的能量,往往可以發揮出百分之百以上的能效。
這並沒有違背能量守恆,而是在減壓過程中那些從環境中吸收的能量也參與了能量輸出,只不過大家沒有意識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