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魏民生覺得那“九宮八卦城”的名字並不如意。
因為這樣由標準城市單元構成的城市,在平原地區,還可以進一步地進行擴充套件。
在九宮之外,如果再擴充套件一圈的話,就會增加十六個城市單元。
這樣的話,二十五個城市單元提供的居住能力將達到二百萬人口以上。
而在經過連年戰亂之後,吳國登記在冊的總人口也只有二百四十多萬。
蜀國更慘,登記在冊的連一百萬都不到。
當然南蠻山野之地裡的那些山民並沒計算在內。
就算是現在只建了九個精減版的城市單元,加上原來的江陵城也有了近百萬人口的居住能力。
由於華夏國的強勢和優良的工作、生活條件,實際上已經造成了周圍三國大量人口的流失。
大量底層平民的流失,已經在三國的高層引起了恐慌。
越接近華夏國的地方,人口流失得就越嚴重,一些地方甚至已經到了荒無人煙的地步。
但面對這一切,他們卻找不到任何應對的辦法。
打是以卵擊石,攔是螳臂當車。
現在的他們,甚至連打探訊息的事,都不敢隨便派人去,因為那華夏國就像一個巨大的漩渦,把所有接近它的人都吸引了去。
要說華夏國用的辦法,說穿了也極為簡單,無非就是衣食無憂、安全公平八個字。
可這八個字,沒有先進生產力和社會制度的支撐,就只能是一句廢話。
此消彼長之間,八十萬的人口規模,已經穩穩超過了蜀國,以一城一地的地盤,成為了事實上的強國。
魏民生覺得,現在的這座城市,已經配得上華夏國的行政中心了,所以,還是叫它華夏城吧。
新城被華夏國神秘的總統閣下命名為華夏城,其中的意味不說已明。
所以,國資部也將建設重心逐漸轉向了新城。
由於新建的城市單元,已經可以提供非常完善的社會服務,原來只有華夏山莊裡才提供的服務也逐漸開展了起來。
在以前那二十多名電腦維護員得到的高額工資刺激下,華夏國已經培養出了一個上千人的維護人員隊伍。
而在一個具有充分自由競爭的社會環境下,一個行業從業人數的增加,也意味著他們的工資水平將下降到社會平均水平之上。
民生公司也加大了對臺式電腦回收業務的擴充套件,現在華夏城裡的電腦擁有量已經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為步入真正的資訊化社會提供了條件。
作為資訊化社會的基礎,公用有線光纖網路也透過地下的弱電管道,已經鋪到了城市中的每一個小區。
而入戶的線路則由樓棟交換機櫃轉換成雙絞線,將有線網路覆蓋到每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