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瓦魯島嶼分散,周圍暗礁廣佈,不利於航行,只有富納富提、努庫費陶有較大的良好的停泊港。
所以,在吐瓦魯附近海域,只有一千噸級以下的貨輪可以擁有相對自由的航行區域。
為了讓吐瓦魯當局感受到自己的誠意,魏民生透過民生公司購買了幾艘千噸級貨輪和一艘萬噸貨輪。
萬噸貨輪只是做個樣子,停在距離吐瓦魯附近的深海區。
那些透過共享空間轉移過來的土石就暫時存放在萬噸貨輪上,然後透過那幾艘千噸貨輪轉運到吐瓦魯的那些需要進行土石填充的地方。
按照魏民生與吐瓦魯簽訂的條約,已經用航拍的方式把吐瓦魯現存的土地輪廓照片都固定了下來,魏民生只需要保證這些範圍內的土地不再被海水淹沒,就算是達到了吐瓦魯的要求了。
在這些千噸貨輪轉運土石的過程中,也大量地使用了吐瓦魯本地的人力資源。
魏民生在履行自己義務的同時,也讓吐瓦魯當局看到了填島工程的浩大。
在沒有暗堤保護之前,這些填下去的土石,又有兩成多會被海浪衝走,看得埃內爾等人一陣肉痛。
用千噸級的貨輪從遙遠地方運來的土石,不說其對於吐瓦魯這個海島國家的意義,就是這搬運的費用都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
在埃內爾等人的眼裡,這些土石的價值甚至遠遠高於那些海產的價值,因為他們以前根本沒有能力去獲取如此之多的土石來填充自己的國土。
滄海桑田的故事,從來就只存在於一個大陸的近海。
像魏民生他們這樣的做法,在任何國家的歷史上都沒有聽說過。
……
在吐瓦魯外圍,並沒有像在紐拉基塔島外圍那樣,用巨大的石塊來修建暗堤。
而是距紐拉基塔島外四公里左右的地方,用大大小小的石塊修建了一個直徑一公里多的環形堤壩。
然後由一艘小型吸沙船,把周圍海底的珊瑚礁碎片堆放到這個環形堤壩之中。
多餘的海水從那環形堤壩的頂部和石塊之間的縫隙中流了出去,只剩下那些不怕海水腐蝕的珊瑚礁碎片和海底的泥沙。
龍浩和魏民生則在夜色的掩飾下,偶爾動手利用一下共享空間,把那些淺海區域的沙石直接轉移到環形堤壩之中,作為海島的基礎。
雖然每天只有一艘吸沙船在工作,但海面之下的工程進度是無法直觀看到的。
所以,為什麼只用了不到一週星期時間,就把那個一百多萬平方米的環形堤壩中間填平了的事情,只能用華國奇蹟來解釋了。
在小島基礎成形之後,又在這些砂石中注入了大量的水泥沙漿,以強化整個基礎的強度。
在共享空間的支援下,吐瓦魯曾經認為永遠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被魏民生輕易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