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全取得了紐拉基塔島上居民的信任和支援後,龍浩以加快填島工程需要人手為由,要求托馬尼他們從努伊環礁上的居民中招一些人過來。
不過人數必須控制在五十人之內,而且這些人必須認同紐拉基塔島上現在實行的管理方式,並完全按照龍浩的安排做事。
龍浩不管這些島民採用什麼方法,只要誰能拉來一名合格的島民,就給他增加百分之一的物資銷售配額。
這種滾雪球的方式初期會很慢,但越到後面發展速度就會越快。
為了更加方便地獲取現實世界的資源,以加快異世界中華夏國的發展程序,魏民生不得不主動作出一些改變。
在龍浩融入計劃進行的同時,魏民生每天夜間,都會到吐瓦魯的其它八個珊瑚礁形成的島嶼附近走上一圈。
當然,他並不是去看風景的,而是利用自己的空間轉移能力,將海面五百米以下的低溫海水轉移到這些島嶼周圍,並在海浪的作用下不斷地衝涮島嶼附近的那些珊瑚礁。
不到十度的海水幾乎對這些珊瑚礁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大量的珊瑚蟲成片地死亡。
失去了活力的珊瑚礁在海浪的衝擊和強烈溫度變化的作用下,不斷地發生著坍塌。
沒有幾天的間,除紐拉基塔島之外,吐瓦魯的其它八個島礁都出現了各種異常。
吐瓦魯的九個島嶼,其中包括首都所在地的六個大一點的島嶼,實際上都是環礁。
說白了吐瓦魯就是一個建造在珊瑚礁上的國度,珊瑚礁就是支撐這個國家土地的基礎。
可是現在,魏民生從深海轉移過來的冰冷海水,直接斷絕了這些珊瑚礁的生機。
失去了生機的珊瑚礁哪裡還支撐得起上面的那點陸地。
一時之間,道路被撕裂,椰子樹出現大面積的倒伏,就連木質的房屋也出現了嚴重的變形,被海水淹沒的地方越來越多。
這些異常情況的出現引起了吐瓦魯人的極度恐慌。
雖然大家都已經知道吐瓦魯的國土用不了多少時間就會被海水淹沒,可沒想到這個時間來得如此之快。
吐瓦魯總理埃內爾緊急飛往紐西蘭,要求紐西蘭提供至少五千人的環境移民名額。
而這個數額已經佔到了紐西蘭全年移民計劃的一半。
紐西蘭方面表示,吐瓦魯人短期內的大量湧入,很可能給接納這些“環境難民”的人口聚居點帶來不穩定地因素。
而且,因氣候變化引發的環境災難後果,並不能只由紐西蘭一個國家來解決,至少澳大利亞應該同時伸出援手,由兩國共同分擔吐瓦魯的移民需求。
但紐西蘭的這個提議卻沒有得到澳大利亞的回應。
因為如果澳大利亞接受了吐瓦魯的這些“環境難民”,就意味著承認了地球變暖的事實。
而一旦澳大利亞承認了這一事實,依著吐瓦魯以前的秉性,肯定會向澳大利亞提出鉅額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