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高的土地使用費,會拉高社會生活成本,但過低或者免費的土地使用費卻會降低土地使用效率。
在土地面積一定的前提下,土地使用效率的降低,會造成生活物資供應的下降,從而降低大家的整的生活質量。
所以土地的使用費也不是越低越好。
從私人房產用地的政策擴充套件出去,華夏國的所有非公益性需求之外的土地,都可以按照這樣的定價方式,向所有正式成員轉讓土地使用權。
而除個人建築用地和栽種多年生作物之外其他土地的供應,限制就少得多,甚至不需要國資部下屬的規劃部門確認,任何華夏國的正式成員就可以在網路平臺上取得其使用權。
雖然政策是早就確定了下來的,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國資部還沒有收到一例華夏國正式成員的個人用地申請。
因為才離開了戰爭、飢餓和嚴寒的威脅,沒有哪個華夏國成員,願意到沒有任何保護設施的地方生活。
第一座城市單元的主體工程大致完工以後,為了改善新加入成員的居住環境,國資部在保留了足夠的公益用房之後,對這些住房進行了出租。
使用了大量鋼鐵修建出來的城市,無疑給了他們極大的安全感。
而且,對於現在的華夏國人來說,他們並沒有什麼過多的傢俱,甚至在集中用餐的情況下,連鍋碗瓢盆都成了多餘的東西。
所以,只用了幾天時間,就辦好了六萬多人的入住。
這些房屋的年租金是按照面積來確定的,首次定價是按照華夏國個人月工資水平的中位數為基準。
這個中位數的價格,可以租用十平方米的居住面積一年。
從第二年起,也是按照土地使用費的計算方式來確定所有住房的租金,只不過參與計算的是居住面積,而不是土地面積。
動態化的租金調整方式,可以更為合理、靈活地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而擁有了高畫質數字地圖的華夏國,在GIS系統和計算機的支援下,可以很方便地確定任何一個位置的房屋租金或土地使用價格。
因為附著於數字地圖上的房屋租金的土地使用管理系統,會根據固定的計算公式自動計算出下一年度的應收費用。
所有國有資產的價格,會透過網路平臺定期展示,每月自動更新一次資料,以利於資產使用者提前作好應對措施。
雖然每個月的租金看起來並不高,但這些房屋一套至少就是幾十個平方,對於個人來說還是很有壓力的。
所以,如果一個家庭的居住空間還有剩餘的話,也可以聯合他人一起申請居住,費用由所有居住人共同協商分擔。
共同分擔和共同協商分擔也是不同的,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用水用電的多少也不好具體到每一個人頭上。
所以,共同協商分擔就成了一個折衷的辦法。
如果協商不了的話,其中一方也可以選擇與另外的人重新申請另外的住房,或者自己單獨申請也可以。
由於自己居住周圍的租金幾乎是一樣的,而且所有房源和價格都可以在網路平臺上查到,所以也不會出現現實世界中那種到處找房,還要為租金的多少傷腦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