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新型建築材料層出不窮的現在,隔音隔熱差的情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一些材料的隔音隔熱效果甚至超過了磚石結構的效能。
純粹的鋼結構容易生鏽,但採用螺栓連線的方式,卻給予了它隨時更換損壞部位的可能。
這種可能也就意味著,鋼結構建築的壽命,將可以不斷地延伸。
現在的更換頻率在六十年左右,這樣的使用壽命已經比得上大部分的混凝土結構的房屋。
而且,在將來的鋼材防鏽領域取得突破之後,還會極大地延緩這種更換主要部件的頻率。
還有一個讓魏民生中意鋼結構建築的原因是,就算是因為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使得鋼結構建築出現嚴重的損壞。
也可以從這些廢墟中回收大部分的材料,而不是像傳統鋼筋混凝土建築那樣留下一地的固體垃圾。
可裝配建築也意味著可以拆卸,鬆掉螺栓就可以把建築拆解,然後在另外的地方進行重建。
這樣的話,就算是規劃上出了一定的偏差,也可以在保證最小損失和不改變建築原貌的情況下進行拆遷。
相對於那八條被管道和土石填高的主路,這居住區域在沒有動工前,就是十六個大小不一,深達二十多米的梯形大坑。
為了減少填方量,魏民生按照現實世界的設計,把這些深坑修建成三至四層的地下車庫。
地下車庫很明顯無法使用鋼結構的,因為鋼結構的抗側壓能力不強,無法應對周圍土石對它的側向壓力。
所以,整個地下車庫和地面的第一層商鋪,都被修建成了鋼筋混凝土結構。
然後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上,再修建十五層鋼結構的居住用房。
最底下一層車庫,返潮、積水問題一直是個難題,魏民生乾脆就把它改建成室內游泳池和洗車場。
這樣一來,再討論游泳池和洗車場返潮、積水的問題,就顯得毫無意義了。
而且,游泳池換水時排出去的廢水,可以用於對車輛的初次沖洗,達到綜合利用的目的。
游泳池和洗車場排出的廢水,可以經常性地對汙水管進行沖洗,避免死水窪產生沼氣。
由高到低存在一個傾斜坡度的汙水管,就算是中間會產生少量的甲烷氣體,也會因為密度比空氣小而很快飄散,不會危及到管道工人的生命安全。
在整座建築完工後,受冷熱影響最大的就是一層的商鋪了。
為了減小日曬雨淋對它的影響,魏民生統一給它們額外增加了一圈走廊。
這樣一來,不管是颳風下雨,行走在走廊中的人們都不會受到影響。
既保護了商鋪的主體結構,也提高了商鋪顧客們的安全係數,至少,不會因雨雪滑倒,也不會因高空墜物而受到傷害。
而單獨存在的走廊在出現問題時更容易維修和更換,更節約成本。
當然了,這樣複雜的一座城市,是不可能在短期內修建好的。
而且在主體工程完工後,還有更多的細節需要考慮。
魏民生希望在這第一座城市的修建過程中,培養出一大批熟悉某一項或幾項建築技能的建築工人,為今後的大發展儲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