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下一個抽水機就從這個小水塘開始抽水,這樣一級一級的就可以把水抽到水田的位置了。”
“耶,這辦法不錯,支援了。”
於是這個解決辦法得到了上百個支援。
“那抽水機每天的抽水量有多少?”
這個問題還是隻有呂雙靈來回答:“每小時兩噸。”
在華夏國工作生活了這麼一段時間,大家都已經逐漸熟悉了華夏國的各種計量單位。
“一小時就可以抽兩噸啊,真是太給力了,我一天挑一噸的水都感覺到難以完成了,二乘二十四等於四十八,那抽水機一天竟然能夠抽四十八噸,相當於九萬六千斤。
一天抽水近十萬斤,簡直不可思議。
一挑水如果按照一百斤計算的話,也要近千挑水,如果用人力的話,沒有幾十個人恐怕完不成這個任務吧。”
表達自己驚訝的同時,還不忘秀一下自己才學會的乘除法,贏來了大家一片羨慕的目光。
負責水田管理的鐵牛發言了:“這樣的速度可能解決不了問題啊,按照那水稻種植的要求,栽種秧苗時水田裡面必須要保證足夠的水分。
我們往少裡說,至少要三十厘米深的水,才能夠保證犁過的田裡面符合栽種的要求。
按照這樣的用水量計算,0.3的水深乘以每畝田666平方米,再乘以500畝水田,結果是差一點點十萬噸水。”
“十萬噸水,有沒有算錯哦?如果按照這樣來計算的話,我們就算把整個華夏國的人手都壓上去,恐怕也完不成這個任務吧。”
“這個計算結果還不包括水田後續的用水需求,如果就靠那每天四十八噸的抽水機,恐怕要抽到五年以後。”
廣場上關注到大螢幕的人不由得議論紛紛。
“五年以後?”
“五年以後黃花菜都涼了。”
“早知道當時開水田的時候把位置選到樂天溪旁邊就好了。”
“近到是近了,可萬一哪天漲洪水把這些水田沖毀了呢?”
“也是,離水近有近的好處,可這老天爺什麼時候下雨也不是我們能夠管得了的啊。”
“我們也不一定非要離水那麼近,這山谷附近還有很多的地方,難道就不合適嗎?”
“聽說這五百畝水田都是用機械開墾出來的,這山谷外面的那些地方,可找不出幾個平坦的地方,這樣的地形那機械都不好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