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魏民生很隨意地說了句:“算你勉強過關吧。”
“勉強過關?”
鄭元心裡已經覺得自己剛才打造出來的這把砍刀已經是這輩子處理得最完美的了,可卻只得了個勉強過關的評語。
於是,他不服氣地說:“那請問先生,究竟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才不算是勉強過關。”
那勉強兩個字被鄭元特意加重了讀點,向魏民生表達著自己的不滿。
魏民生走到一邊的工具櫃邊,裝模作樣地從空間中取出一把使用現代工藝生產出來的用於砍骨頭的砍刀。
轉身遞給鄭元說:“你可以用你的刀和這把刀對砍一下,就明白我剛才所說的勉強過關是什麼意思了。”
鄭元接過這把砍刀,目光立即就被光滑如鏡的雪亮刀身吸引住了。
這……這是怎麼做到的?
再好的刀,在打磨的時候都不可能做到將整個刀身都如同刀刃一樣的雪亮。
而且,這把刀的稜角分明,就像是用利刃切過的一樣。
手指敲擊時聲音清脆、餘音綿長,的確感覺是要比自己剛才打造的那把砍刀要好得多。
但是,鄭元這種技術性人才,並不容易被表面上的現象所折服,他們只認同眼見為實。
雖然心底的信心已經有些動搖,但面子上還是要爭一下的,所以就耍了一點小心思。
鄭元左手握住魏民生給他的這把刀,刃口向上放在木凳之上,然後用右手舉起自己打造的砍刀快速地砍了下去。
雖然按照物理中所說的力的作用是相對的,兩把刀互砍,兩把刀都會受到同樣的衝擊力。
可像鄭元這樣一動一靜之下,還是有些細微的差別的。
快速揮動的砍刀,在接觸到靜止砍刀的一瞬間,多少都會順著刀刃的方向滑動一小段距離。
這樣一來,刀刃所受到的衝擊力就會被分散到這一小段的刀刃上,實際上相當於接觸面積變大了很多倍,刀刃受到的壓強就變小了。
而靜止那把刀的受力部位幾乎就是一個點,在這樣一個點上承受同樣的衝擊力,壓強就大了很多倍。
所以,大家在實際生活中就會發現,兩根同樣的木棍互相敲擊,揮動速度慢的更容易折斷。
這可不是運氣,而是力量運用上的一種技巧。
鄭元心裡就是打的這個主意,想用這種技巧來彌補兩把刀之間可能存在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