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民生在以前修路時開採了大量石頭的地方,找了一塊地盤,專門用來堆放那些從現實世界轉移過來的垃圾。
這裡垃圾裡面成分複雜,為了儘量減少這些物品對這個世界的影響,魏民生還用圍牆和電網將整個垃圾場圍了起來。
然後,又以華夏國國資部的名義下發了一系列的物資回收任務。
由於這個工作的內容接觸到的都是一些垃圾,其價值並不等同於一般的商品,可以有直接的參考價值。
為了更加快速地找到最合適的報酬平衡點,這些任務的報酬則是透過不同型別垃圾的分揀難度進行測試後計算出來的。
這種分揀工作並不像固定的工作崗位那樣可以使用靈活的崗位係數來進行調節,所以,魏民生直接給垃圾處理場所涉及到的每一類物資單獨設定了一個定價公式。
這個定價公式是根據該類物資的回收價值×環境汙染係數×回收處理需消耗的時間引數來確定的。
回收價值是一個該物資在正常情況下對應的市場價值,也就是相當於市面上全新的物資對應的價格。
不過,這個回收價值是由華夏國來自行確定的,而且其價值如果發生變動的話,會提前一天在垃圾場外面的液晶顯示器上進行公示。
而環境汙染係數由0.1至1之間以0.1為最小單位,共劃分了十個程度。
汙染越嚴重、消除汙染越麻煩,其環境汙染係數就越高,反之則越低。
比如蔬菜瓜果之類的食物殘渣,哪怕沒有人去處理,時間長了也可以在自然界中分解,最終成為土壤的肥料,所以這類物資的環境汙染係數最低,只需要0.1就可以了。
而一些泡沫、塑膠薄膜之類的物資,在自然環境下降解非常困難,而且燃燒後還可能產生劇毒致癌物質,汙染範圍廣,所以這類物資的環境汙染係數就被指定為1。
而回收處理消耗的時間引數也是0.1至1之間劃分出了十個不同的引數。
與環境汙染係數不同的是,回收處理消耗的時間在一天之內的,其引數都是0.1,所用時間每翻一倍,其引數就上調0.1。
按照這樣的計算方式,如果時間引數是1的話,該型別的垃圾回收處理時間將達到512天。
如果這麼長的時間都無法處理掉的話,這種垃圾也算得上是對環境影響異常持久的了。
當然,魏民生在設定計算公式的時候,已經把這個引數的上限定成了1,所以,哪怕最終的處理時間遠遠超過了512天,也只能按照1的最高值來計算其回收報酬。
確定了回收各類垃圾的報酬之後,垃圾場周圍還分出了一些單獨的垃圾堆放點,並用數字和文字說明其堆放的物資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