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等腰三解形的頂點牢牢地固定在軸承的外圈上,確保這段原木能夠繞著軸承運動。
固定好擺錘後,又在擺錘的前面用工具按照減震彈簧的形狀挖了個圓槽,把彈簧嵌入到木製的擺錘中,用鐵釘和小木條固定好。
魏民生推了幾下這個簡易的擺錘,感覺還不錯,運動軌跡穩定,沒有出現左右搖晃的情況。
又讓王文林加工了一個弧形的木槽,木槽剛好能夠讓這擺錘自由的透過。
魏民生讓村民們移動木架,把擺錘運動的方向轉到一個山樑下面沒有人的方向,固定好木槽後,讓村民找了一塊比拳頭還要大的比較規則的圓形鵝卵石,自己雙手抱著鵝卵石站在木槽邊。
在魏民生的指揮下,幾個村民反覆地推動著擺錘,擺錘越擺越高,就在擺錘在慣性的作用下向後方高高擺起的時候,魏民生把手中的鵝卵石放到了木槽中,然後飛快地退到了一邊。這做實驗嘛,小心一點怎麼都不過分。
可能是這塊鵝卵石實在是沒有多重,這根圓木製成的擺錘卻也有些份量,只聽到彈簧接觸鵝卵石的一聲輕響,這塊鵝卵石就順著弧形的木槽飛了出去。
旁邊的村民們都被這個情況驚呆了,一瞬間這麼大的一塊鵝卵石就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魏民生也沒有看清楚這鵝卵石的飛行軌跡,轉頭問其他人,大家都搖頭表示沒有看到。
沒有辦法,魏民生又讓村民找了一塊合適的鵝卵石,讓另一個村民照自己剛才那樣放置鵝卵石,其它村民又繼續推動擺錘。
在鵝卵石放到木槽裡的那一刻,魏民生眼睛緊緊地盯著那塊鵝卵石。順著木槽的方向,魏民生終於看清楚了這塊鵝卵石的飛行軌跡,由於這山樑的地勢本來就有二十多米高,這塊鵝卵石又是按照木槽的末端呈四十五度向上飛出,達到了最佳的拋物角度,竟然飛到了那樂天溪對面,足足有三百多米啊。
這鵝卵石完全是被彈簧彈射出去的,飛行速度幾乎是瞬間就提了起來,怪不得先前眼睛跟著擺錘的速度,沒有看到石頭飛到什麼地方去了,原來是速度太快了,飛行的距離也超出了自己的想像範圍,所以才沒有找到前一塊石頭的落點。
王文林呆呆地望著石頭飛出去的方向,小聲地問到:“主人,你讓我們做的這是什麼東西啊?竟然輕輕鬆鬆地就把這麼大一塊石頭扔到了河那邊的山腳下。”
魏民生一想,這鵝卵石飛出去的時候就像炮彈一樣,這投石機的名字可就有點名不符實了,由於其原理來自於高爾夫球,乾脆就叫高爾夫石炮吧。於是對王文林說:“這東西我叫它高爾夫石炮,感覺不錯吧?”
PS:又一腦洞大開的發明,好夢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