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個世界交通極不發達,如果約定了一個時間到什麼地方的話,幾乎都要提前出發,避免路上出現意外耽擱時間。
那魏國的吳質從洛陽到襄陽用了七八天時間,從襄陽到夷陵,一路上全部走的是山路,用了足足五天時間才走到了夷陵,然後再從夷陵到華夏山莊。
而夷陵到秭歸的水道較窄,水流湍急,順江而上較為困難,所以吳國的陸遜帶領的那一千多士卒先是透過水路到達夷陵,然後從夷陵走陸路到達華夏山莊。
蜀國的諸葛亮是最方便的,可以從江陽順長江而下,直達華夏山莊在秭歸城對面修的那個碼頭。
由於陸遜距離最近,又想取先聲奪人之勢,所以他是最先到達華夏山莊的。
一行人從夷陵出發的時候,雄糾糾、氣昂昂地順著那條華夏山莊才整理出來的官道向著華夏山莊走去。
可陸遜越走眉頭就皺得越緊,這些士兵到沒有注意,他可是發現這條官道已經被修整得異常平順。
撿起一顆鋪路用的碎石,心中滿是驚訝,如此堅硬的鵝卵石究竟是如何弄成這樣幾乎一樣大小的?
而且,那幾處陡峭的地方明顯看得出有新開挖的痕跡,不但路面被擴寬,上下的山路全部鋪上了石梯。
在那石梯之外,竟然還新開了一條蜿蜒曲折的碎石路,看那樣子一般的車輛通行完全沒有問題。
在這比大理石還要堅硬幾分的麻石山體上開出這樣寬的一條路,從那些鑿印來看,那些工具至少應該是百鍊鋼的品質以上,否則根本別想在這麻石上留下如此整齊的鑿印。
一個普通石匠的工具至少都是百鍊鋼以上的品質,這華夏山莊也實在是太奢侈了點吧。
越接近華夏山莊所在的地方,陸遜的心抽搐得就越厲害,華夏山莊周圍的一切東西都遠遠超出了他的想像。
那一圈一圈的鐵絲上那冒著寒光的細刃,構建起了一道人力無法輕易突破的防線。
自己帶著一千全副武裝的精銳之士出現在那小河邊,居然沒有引起華夏山莊周圍工作的那些人員的任何一絲恐慌,那些偶爾飄過來的眼神彷彿還帶著一絲不屑,這非常的不正常。
那原本的ZG縣令李嚴,只是簡單地問了一下吳國帶隊官員的基本情況後,竟然毫無戒備地讓這些精銳之士進入了那道防線,連手上那些明晃晃的武器都彷彿沒有看到似的。
由於陸遜帶的人多,李嚴就把他們暫時安排在山谷外面紮營,然後帶著陸遜到山莊裡的廣場上熟悉一下場地,並安排好他們到時候坐的地方。
李嚴以前畢竟是一個重要軍鎮的守將,陸遜絕不相信他會不知道這一千精銳之士的厲害,如此放心地讓他們手持兵器入莊,是自大?還是自信?
直到他看到那七八丈高的山門的時候,頓時面如死灰,巨大的鋼鐵大門配上這樣的地形,那可真的是萬夫莫開,從那山門上面的那些小窗可以看得出來,上面絕對是殺機重重。
站在那巨大山門的前面,陸遜猶豫了,這山門進到是容易,恐怕有事的時候想要出來就不是那麼容易了,一個不慎,說不定自己帶的這些人馬全部葬送在這裡都有可能。
不說別的,就那兩道“千斤閘”自己就想不出解決的辦法,一旦放了下來,外面的人進不了,裡面的人也出不了。
一道山門就暗藏如此殺機,還不知道山莊裡面是個什麼情況,看樣子此行恐怕不是想像的那樣輕鬆。
不過,那華夏山莊的人都已經允許把弓弩之外的武器帶入山莊,自己還不敢進山門的話,倒是顯得自己有些心虛,只好硬著頭皮帶著十幾個親衛隨著李嚴進入了山莊。
那魏國的吳質雖然有些狂妄自大,但也不是傻子,陸遜能夠看到的,他也能夠從那些細節之中感覺得出這華夏山莊的不平凡。
尤其是那山路的變化尤為明顯,夷陵到華夏山莊的這一段地形和襄陽到夷陵差不多,但吳質在馬背上都能夠明顯地感覺出兩段路的區別來,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從鄉村土路開上高速路的感覺。
魏國吳質的兵馬也不少,而且那吳質和那幾名親衛還騎著馬,華夏山莊裡現在可沒有養馬的地方,李嚴只好把他們安排在河邊的沖積平原上紮營,然後帶著吳質到大廣場上去熟悉環境和安排位置。
而這華夏山莊處處透露出一些古怪,魏、吳兩國的將士在摸不清底細地情況下,也都各自保持了最大的剋制,究竟今後該如何來處理與這華夏國的關係,還得等那華夏國的開國大典過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