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知道這個浮空平臺厲害的魏、吳兩個國家,雖然對於魏民生送來的請柬心中有極大的怒火,但總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浮空平臺落入他國之手,至少不能讓別的國家獨有。
在這種心態下,魏、吳兩國俱都派出了自己的得力謀士,期望能夠兵不血刃得到這一戰爭利器。
曹丕派出的使者是吳質,字季重,兗州濟陰郡(今SDHZ市定陶區西北)人,在曹丕被立為太子的過程中,吳質出謀劃策,立下大功。
吳質與司馬懿、陳群、朱鑠一起被稱做曹丕的“四友”,只是為人放蕩不羈、怙威肆行、飛揚跋扈。
此次曹丕派他參加華夏山莊的開國大典,本就打著威逼利誘的心思,所以讓吳質去更合他的心意。
而孫權派出的使者是陸遜,字伯言,吳郡吳縣(今JS蘇州人,跟隨孫權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被孫權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鎮撫荊州,而夷陵正屬荊州管轄,所以順理成章地成為東吳此次觀禮的使者。
由於魏民生那華夏山莊的橫空出世,逼退了劉備,導致夷陵之戰沒有上演,所以陸遜的成名之戰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
三個國家的使者各懷心思,各自帶著兵馬準備到那華夏山莊參加觀禮。
但蜀國的諸葛亮只帶了一百精銳護衛,主要是負責保護諸葛亮的安全,因為按照劉備所說,那華夏山莊的實力深不可測,去的人再多也沒有什麼用。
而魏、吳兩國顯然只是透過那夷陵的李家農莊才知道有這麼個存在,但華夏山莊在李家農莊顯露出來的東西表面上卻好像是人畜無害的樣子。
魏國的吳質為了彰顯魏國的強大,出使華夏山莊帶了足足一千精銳,心想一個小小的山莊而已,連大一點的城池都沒有佔據,就妄想立國,簡直和那夜郎國如出一轍。
要不是看在那能夠浮在天空的神奇物品上,哪裡用得著如此麻煩,直接大軍滅了就是,這一千精銳也讓那莊主看一看什麼是國威。
吳國的孫恆倒是看出了一些不同尋常之處,但那李嚴畢竟是自己以前的屬下,而且投靠的是一個小小的山莊而已,所以也就沒有深究此事。
那秭歸城雖然已經落入這華夏山莊之手,但同時也解除了蜀國的直接威脅,對吳國來說有得有失。
以一個小城換來邊境的安寧,孫恆還是覺得比較划算的,但畢竟有丟城失地的嫌疑,所以有些事情也沒有詳細上報,造成孫權對這華夏山莊的印象也只是停留在李家農莊天上的那個浮空平臺之上。
但陸遜聽說魏國派出的使者竟然帶了一千精銳同行,覺得自己一定不能輸這個氣勢,於是也帶上了一千精銳,順便讓那華夏山莊的莊主看一看東吳的國威,免得做出什麼不明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