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以及更加快捷的物資排程途徑,魏民生覺得可以把華夏立國的事提前了,相關的準備工作也要先做起來。
國資部的小寶和建設部的楊勇在接到這個籌備立國事宜的任務後,都有些摸不著頭緒。
一來他們都是從平民中提升起來的,以前只需要按照魏民生的要求把工作完成就可以了,而且魏民生通常給出的任務要求非常詳細,根本不用考慮其它的事。
二來他們確實對這立國究竟需要做些什麼根本就是一無所知,而這華夏山莊裡大量的正式成員都來自於秭歸這個邊陲小城,哪裡見識過這些事情。
就算是有一些傳說,也只是一些隻言片語,根本就提不出任何有建設性的建議。
外貿部的李嚴雖然知道的要多一點,但好像那些繁雜的儀式與魏民生的要求相距甚遠,整個國家的構架和管理方式也與其他三個國家完全不同,根本就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東西。
在魏民生的想法裡,這立國也就是取得一個與其他三個國家打交道的資格而已,以自己擁有的資源和能力,他們同不同意、承不承認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把華夏國的名頭打出去,讓大家先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就可以了,今後有的是辦法讓他們承認。
但既然要立國,肯定先要確定都城在什麼地方。
華夏山莊目前能夠控制的地方只有這麼大一點,作為國都可供選擇的範圍就太小了,目前來說只有山莊內部這個小平原是最合適的。
這些鐵房子確實是很結實,但卻少了一些作為都城的氣勢,用李嚴的話來說,就是感受不到一點威嚴,太簡單了。
那山谷外面的拍賣場,氣勢不錯,但能夠容納得下的人又太少,魏民生的要求可是準備讓所有人都能夠參加的。
這個所有人當然是與華夏山莊有關係的所有人,包括正式成員和外圍成員,以及正在華夏山莊內學習的人。
華夏山莊的正式成員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經過這段時間的發展,已經達到了八千之數,大部分都是透過直系親屬的關係取得正式成員資格的,透過考核具有投票資格的人只有不到兩千人而已。
而外圍成員除了當初李嚴的那一批投誠過來的手下外,就只有一些對山莊有突出貢獻的人了,總人數有三千人左右。
加上在華夏山莊內學習的以及萬一其他三個國家可能派出觀禮的使者,至少要準備一個能夠容納一萬二千人左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