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辰的電影終於結束了,哪怕螢幕上的運動的畫面已經全部消失,只剩下一塊不知道是什麼的靜止圖案,這些觀眾還在那裡呆呆地坐著,半天沒有回過神來。
這些不是華夏山莊正式成員的人,每個人都只有一個時辰免費觀看的特權,如果以後還想再看的話,就只有到華夏山莊山谷外的工地上或者是繳納華夏幣才行了。
但按照目前華夏幣在這李家農莊的緊俏程度來看,是沒有幾個普通百姓捨得用來看這神奇的電影的,因為和參加農莊裡學堂學習相比,好像學習才是更重要的事。
只要學習並透過了華夏山莊的考核,成為山莊正式成員之後,這電影再神奇,還不是想怎麼看就怎麼看。
也許是想滿足觀眾心底那一絲期盼,螢幕上再次彈出了一個畫面,一個人就像是趴在螢幕上一樣,巨大的半身影像佔據了大半個螢幕,然後對著這些觀眾釋出了一個在秭歸碼頭附近開荒的任務。
這個任務也是才定下來的,由於冬季的來臨,以及山莊周圍附庸人口的增多,造成用電用氣的地方增加,華夏山莊的燃料僅憑那木材加工場的邊角餘料已經遠遠不夠了。
單元手下的那些人馬刨出來的樹根一時半會兒又沒法乾透,粉碎起來也比較費力,直接用作燃料又不易引燃。
這些問題透過各種渠道最終匯總到了國資部的小寶那裡,魏民生也沒有直接干預,只是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
既然成立了幾個基本的部門,確定瞭解決問題的相關機制,也給予了一些許可權,那麼對於這些簡單的問題還是得讓他們自己想想辦法,總不能魏民生像個奶爸一樣,事事都要自己參與決定。
魏民生需要的是能夠獨立思考的人,而不只是按照自己制定的發展規劃做事的人,所以,魏民生故意在華夏山莊設定了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規定,就是想看看在華夏立國之後,這些用跨越千年的知識強行提升起來的正式成員們,能否做出自身的突破,跳出自己的思維框架來綜合思考問題。
所以,在小寶的主持下,山莊的人集思廣益,在內部的網路上踴躍發言,積極探討,在權衡利弊後,透過投票選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案。
最終的方案是,參照魏民生的碼頭修建規劃,把碼頭周圍的土地都開發出來,用於碼頭相關設施的建設,開荒時割下的那些雜草用不了幾天就可以乾透,用來作燃料是不存在什麼問題的。
山莊到夷陵城的那條官道兩邊也是雜草叢生,視線很不開闊,人多的時候走起來特別不方便,所以那兩邊一米範圍內的雜草也要清除掉,那些雜草也要全部運回來作為燃料。
這一點大家開始還有些爭論,因為山莊附近就有大量的雜草,那些官道上的雜草還要運回來的話太費勞力了。
但經過網路上的爭論後,一些人提出如果這些雜草就這樣堆在路邊的話,草堆裡容易隱藏毒蛇之類的東西,可能危及行人的安全,而且這些堆在野地裡的雜草不太容易乾燥,腐爛後發出的味道也不好聞,所以還是運回來燒了為好,畢竟這草木灰也是上好的天然鉀肥。
有了一些種植知識的人畢竟也知道了鉀肥對作物的重要作用,所以本著絕不浪費的原則堅持著自己的選擇。
雖然有些波折,但最終投票時還是透過了這個決定,因為凡是對農作物有好處的事,這些原來只能在土裡刨食的平民都是支援的態度。
還有山莊內部,由於正式成員增長速度較慢,而且各個崗位都缺人的情況下,目前開發出來的土地也只有三四個山坡而已。
如果這些人把前兩個地方的雜草都清除了以後,透過觀察沒有什麼問題的話,就可以登記後臨時進入山莊最裡面,把山頂平原周圍的雜草都清理掉。
來年全部種上麥子、玉米、紅薯等高產的作物,逐漸把土地養熟,為今後的大發展奠定基礎。
畢竟目前山莊裡的糧食大多都是魏民生直接從現實世界裡購買的,這些正式成員雖然不是很清楚這些糧食的來源,但不管怎麼說心裡都有些不太踏實,還是自己種出來的東西看著更實在。
像那些大棚裡種出來的蔬菜瓜果,大家就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想吃什麼自己種就行,而像大米、小麥、玉米等東西,自己沒有種出來的時候,就顯得格外珍貴。
現在山莊的人還比較少,靠莊主接濟還沒有什麼,難道今後山莊的人口發展到十萬、百萬的時候,還要靠莊主接濟嗎?
再說了,大家都知道這華夏莊主的來歷非常神秘,萬一真像一些人猜想的那樣,莊主只是到這裡修養一段時間的話,說不定哪天就棄大家而去,到時候總不可能每天都只吃蔬菜瓜果這些東西吧?
所以還是早作打算為妙,如果把這山谷周圍的荒地都開發出來的話,按照這些作物的產量,足以滿足數萬人的吃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