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到秭歸城收租的任務,如果獎勵結果改為無論任務完不完得成,接受任務的人都可以成為正式成員的話,相信那些年齡偏大的人就是爬也要爬到秭歸城去,只為了給子孫後代謀一個好前程。
但這樣做的話,就失去了魏民生設計這種選擇人才方式的初衷。
看看現實世界中“陰個利息”關於“脫不脫歐”的公投,這種全民參與的方式雖然看來很“明主”,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預見到自己的選擇可能造成的後果的。
所以魏民生努力地想營造一種全新的決策方式,就是目前在山莊裡進行的聯名錶決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不懂的別亂說話,也別瞎摻和,讓明白人來進行充分的辯論,讓分得清楚是非的人和有遠見的人來作出決定,而不是靠搖旗吶喊的人多還是人少。
山莊的大門是隨時開啟的,如果你覺得大家爭得有意思,那麼就要自己努力,多學習一些知識,透過考核成為山莊的正式成員,才有參與的資格。
李嚴負責的這個外貿部有它的特殊性,工作內容就是解決華夏國國民與相鄰國家之間出現的問題,在華夏國的名聲沒有響徹九州大地的時候,這些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是存在一些隱患的。
因為在這個資訊傳遞速度十分緩慢的世界,想要建立華夏國國民不容侵犯的威名,是非常困難的,畢竟這世上識字的人不多,很多事情都是靠的口口相傳,總不成讓魏民生用汽油把這世界裡的每一個城池都燒上一遍,然後告訴大家,這火就是華夏國放的,惹到了華夏國的國民就是這個下場。
打下一個世界容易,打造一個世界難。
魏民生看到了歷史上太多的教訓,用武力建立的國家,必將被武力所摧毀,這是逃不開的因果。
所以,魏民生想試試用融合的方式來建立一個全新的國家,因果逃不開,我就種一個善因,如果仍然結出了惡果,至少可以證明一件事,要麼因果迴圈的天道輪迴是錯誤的,要麼自己種下的所謂善因,站在人道的角度來看,實質是為惡。
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老百姓可不想為了一個不可預料的結果擔上生命的風險,而且依附在山莊的這一段日子裡,日子過得雖然並不富足,卻是這輩子最安逸的時光。
不用為吃穿折腰,不用被惡人所迫,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樣的日子還不滿足,是會折壽的。
那個青年人叫王文清,才剛滿十八歲,原本是夷陵郡的一個軍戶,父母早亡,有兩個很要好的發小,一個叫楊興幫,一個叫周金財,家庭景況都差不多,只是年齡要小一歲。
因今年收成不太好,但官府的地租卻一分不能少。按照三人的收成,交了地租幾乎就沒有什麼餘糧,絕對是熬不過漫長的冬天的。
三人爭辯了幾句,卻引來一頓暴打,情急之下誤傷了軍中的一個校尉,迫不得已只得背井離鄉,另謀生路。
出了這個事,吳國是待不下去了,聽說蜀國雖然道路艱難,但糧食卻很富足,遂混入一個商隊準備到蜀國去謀生。
誰料剛離開夷陵不久,就遇上了一夥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