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隨身帶著一個世界> 第三十二章 初級防禦體系(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二章 初級防禦體系(二)

帶著兩個村民練了一天車,其間順便在旁邊看著他們駕駛著自卸車回到基地把給大家煮好的飯菜送到谷口的工地上。一來一回每個村民都駕駛了一回“長途”,從途中操作、繞開坑窪地方、換檔和停車的情況來看,頂多再練兩天就可以讓他們一起出去開車了。

魏民生又再著兩個村民跑了兩天,順便把電線鋪到了山谷口,看到油箱裡的油差不多了,就回了一趟自己的世界,把汽油和柴油一樣買了一大鐵桶帶回了異界,給汽車加滿油後,讓他們自己練習。又把挖掘機加滿油,直接開到谷口的工地上去幫忙,在路上又把大一點的沆窪填了一下,方便自卸車的行駛。

由於挖掘機速度本來就慢,加之還要一路修葺路面,所以魏民生用了足足一上午,才開著挖掘機來到了村民們挖地基的地方。

透過三天時間的工作,魏民生指定的那個五米寬、二十米長的地方,除了中間預留的大門的位置,表面的浮土已經挖掉了兩米多深,但還是沒有看到下面的岩石層。

魏民生就把“葫蘆腰”那裡比較陡的地方用挖出來的土簡單填了一下,用履帶稍微壓實後,修了一條四米寬的路,便於自卸車可以自由出入。

由於那兩個村民駕駛著自卸車回基地取中午的飯菜去了,魏民生就看著工地想自己應該修個怎樣的城牆。

自己手上有水泥這種超時代的東西,再把城牆修得和其它城牆一樣的話,明顯就是浪費資源。由於混凝土的可塑性,完全可以像修樓房一樣修建一個有蓋的城牆,以後負責巡邏的人員可以分層巡邏,牆面上留一些小視窗,點上禮花彈就是一個個的火力點。禮花彈平射的射程一般在三十至五十米之間,基本上可以全部覆蓋防禦工事前面的二十米左右的山谷。這山谷裡沒有長什麼高大的樹木,很可能這座山的排洪道就是這個山谷,如果把那個水塘再挖深點、再挖大點,把洪水儲蓄起來,用大點的水泥管連線到城牆處,設定一個水閘。城牆的出入口建設成水道的樣子,利用塘水的落差,只要把水閘一開,就是一個天然的防禦水段,足以把城牆外面山谷裡的東西衝得一乾二淨。

城牆中間的出入口可以做得寬一些,由於這邊沒有大型的建築裝置,跨度無法做得很大,但可以修一個稜形的橋墩,支撐上面的建築物,稜形的兩個銳角可以有效減小水流的衝力,同時也減小了受力面,哪怕是外面用大型投石車也無法有效對橋墩進行打擊,確保防禦工事的安全。橋墩兩邊各留5米的通道,方便車輛的出入,通道用鋼板做成的閘門關上,門的上面用滑輪組控制閘門的升降。通道平時用於運輸物資的出入,如果遇上敵人入侵,只要把自卸車的前面加上兩塊鋼板,做成箭頭的形式,從通道中衝出去,就是絕佳的破陣工具,是人力幾乎無法抵擋的,如果在鋼板上再像刺蝟一樣焊上一些鋼筋,是不是太殘忍了一些。還有挖掘機,用鋼板把駕駛室保護好後,也可碾壓一切冷兵器武裝起來的軍隊。還可以用汽油做成燃燒瓶,把工事前面的那段山谷變成死地。加上工事上面的禮花彈和鵝卵石,沒有跨時代的武器根本就拿這道防線沒有任何辦法。

如果這些想法都完成了的話,自己的基地就算是徹底地安全了。只有在保證基地安全的前提下,才可能全心全意地發展自己的勢力。

按照魏民生的想法,中間兩個通道和橋墩的寬度就有12米,這個山谷總的寬度也才20多米,兩邊只需要各建4米多的混凝土牆就可以了。現在挖掘機已經到位了,地基的事很容易就可以完成,水泥運過來也比較方便,就是河沙和鵝卵石還要到河道里去取,趁現在冬天河道里的水比較淺,先弄到河岸上堆起來,等下修條路下去,用自卸車運回來。

想到澆築混凝土要用到鋼模、架管、攪拌機和混凝土振動棒等物資,但攪拌機功率太大,自己的供電系統功率不夠,就只有用人工代替,混凝土振動棒的功率在一千瓦左右,只用一個還是可以的。所以就回去給劉夢玲下達了相關物資的租用或購買清單。

回到異界時中午飯已經送過來了,大家吃過飯後休息了一會兒,魏民生就安排村民們到河道里去取河沙和鵝卵石。自己操作著挖掘機把鬆軟的泥土取出來,裝到自卸車上,裝滿後又教兩個村民如何把車上的泥土卸下來,並給他們說了升起液壓臂時的一些注意事項,不說清楚的話,車兩邊高低不平時升起液壓臂很容易翻車,那樣的話損失就大了。由於地方寬敞,又不學習理論知識和交通規則,經過兩天的上車實習,兩個村民對前進和倒車已經基本熟悉了,把泥土卸下來的操作也非常簡單,只是有一些注意事項而已,所以很快也掌握了這個操作。

有了自卸車和挖掘機的加入,兩邊的地基很快就挖到岩石了,為了使地基更為牢實,魏民生又讓村民用電鎬在岩石上開了幾個深槽,這樣的話混凝土地基就可以和岩石融為一體,不容易發生位移。

剩下的幾天裡,魏民生都和村民們在挖取河沙和鵝卵石,其間又回去買了些油。由於購買散裝汽油現在國家管理得很嚴格,魏民生覺得是時候讓劉夢玲她們收購一個民營加油站了,自己用油也方便些。

幾天後,魏民生回到倉庫把鋼筋、切割機和扳金工具帶到了山谷裡面的空地上,指揮著村民根據網上下載的鋼筋施工規範和一些設計圖,以及自己以前看到工地上鋼筋的使用情況和一些施工影片,邊做邊學,在挖好的地基裡鋪上鋼筋紮成的網,然後用混凝土進行澆築。其實鋼筋的彎折也是一個重複性的工作,基本上是一看就懂,魏民生只需要把鋼筋鋪好,讓村民們就扎絲把鋼筋的交叉處纏牢實就可以了。

由於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相關知識,魏民生就憑感覺進行操作,水泥河沙的比例都按高標準混合,鋼筋的分佈密度也加大。為了讓澆築體和山谷壁結合得更緊密,每澆築兩米高就讓村民在山谷壁上用電鎬開個兩米深的洞,裡面鋪上鋼筋並澆築混凝土,和外面的澆築體牢牢地連在一起。為了節約水泥,在澆築體中間大的空隙中,填入大塊的鵝卵石,並用振動棒排出澆築體中的空氣。鵝卵石和水泥水漿緊密結合後,以鵝卵石的硬度更加增強了澆築體的強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