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魏民生醒了後,看到房間裡的木工工具,覺得應該加工一些木板木條什麼的東西了,至少搭個房子要簡單多了。有了木條,要儘快把雞舍移出去,這雞糞的味道實在是太難聞了。
於是讓王管家找一個懂點手工的村民過來學習如何使用電動工具。等了一會兒,王管家帶了一個村民過來,對魏民生說:“主人,這王老三以前在我們村子裡就會一些木工,是祖上傳下來的手藝,做個桌子板凳什麼的是沒什麼問題的。”
魏民生對王老三說:“你做一張桌子需要多長時間?”
王老三想了一下說:“回主人的話,這要看用什麼木材,一般人家吃飯的桌子用的木材比柏木要軟很多,加工要快一些,我一個人做的話可能要七天才能做好。”
魏民生聽了王老三的話,明白了他的意思,由於他們沒有鐵製的工具,所以加工木材的時候工作效率太低,加上全部使用的是各種複雜的榫卯結構,更費工時,所以做一張桌子就要用好幾天,哪像自己的世界裡,連線處用的都是鐵釘、膠水、角鐵、螺絲等連線件,一天一個木匠不做個幾張桌子的話就等著餓肚子吧。
魏民生說:“我現在想用木條做一個雞舍,比你們住的房屋還要寬一些,這個事你幹不幹得了?”
王老三想了一會兒說:“主人,您這個工程,比修房屋都要麻煩,主要是木條加工起來非常麻煩,就靠我一個人的話,沒個三五個月是做不出來的。”
魏民生說:“這個事很簡單,我這裡有一種工具,可以非常快速地做出木條來。還有一種工具,可以快速地把木條用釘子連線起來。而且,這雞舍又不是人住的,木條的表面就沒有必要處理了,又可以節省一些時間。按照我們家鄉木匠的製作能力,做好這個雞舍可能兩天就夠了。等一下我教你怎麼使用這些工具。”
魏民生讓王老三帶著幾個村民去砍一棵手臂粗的雜樹回來,自己就在院子裡安裝電動工具和氣動工具。看了一下臺鋸的功率:1800W,空壓機的功率:750W,嘆了一口氣,唉,這兩個電老虎,它們一啟動,吊機就沒辦法用了,看來要儘快對逆變器擴容了,再增加一個5KW的逆變系統,以前的那個逆變器主要對小功率用電裝置供電,新增的專門用於大功率用電裝置。
這山上並不是沒有樹木,只是沒有魏民生想要的柏樹而已,所以魏民生安裝除錯好沒有一會兒,幾個村民抬著一棵杉樹回來了。
魏民生讓村民們用斧頭把這棵杉樹的樹皮去掉後,鋸成一米左右長一段一段的。然後讓王老三把短原木抱上臺鋸的鋸床,調整好鋸片位置後,開啟了鋸床的開關。鋸片突然發出的聲音把周圍幾個村民嚇了一跳,但看著魏民生沒有什麼反映,適應了一會兒就沒事了。魏民生給王老三示範了一下如何把這原木鋸成方木,把方木又分割成薄木板,然後又把木板分割成木條。沒辦法,這機器實在太小了,最大的加工厚度只有8CM,所以魏民生讓他們找來的樹木是比較小的,把樹皮去掉後,還是有點厚,只好把四方不易成型的地方去掉做成方木後,才勉強控制在最大加工厚度之內。
由於王老三本身就是木匠,很快就可以單獨操作了。魏民生告訴他一定要注意安全,這鋸子非常鋒利,一不小心手指就會被鋸掉了,工作進度慢一點都無所謂,安全是排在第一位的。
看著王老三的操作越來越熟練,魏民生把提起來的心放了下去,又教了他如何關閉臺鋸的電源,還有那些地方不能用手去觸控。電這個東西雖然看不到,用手一摸就可以轉世了。把另外幾個村民又打發去砍這種小樹讓王老三加工成木條。
木條加工出一大堆之後,魏民生又教王老三如何使用氣壓釘槍把木條連線起來,然後製作成一個個佔地約兩個平方的方型籠子。為了方便以後撿雞蛋,籠子的下面做成了一個前高後低的斜面,低的木條一直伸到籠子的外面,用一根木條擋了一下,上面用細線綁了一些草,作為緩衝,避免雞蛋滾出來時被木條的稜角碰壞了。籠子前面掛了一個用修沼氣池沒用完的PVC下水管做成的食槽,上面做成了活動門,可以方便地揭開。
由於工具效率的提升,只用了三天,王老三就做了十幾個這樣的籠子,魏民生讓村民把籠子抬進了鐵絲網之中,把活動房裡喂著的幾百只小雞全部移到了籠子中,然後籠子上蓋上了一些雜草。
過了這幾天,魏民生覺得那個混凝土基座應該凝固得有一定的強度了,把吊機安裝好,一次只送兩個人下去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於是就召集了幾個工人,帶著工具坐著貨車到懸崖上去了。
爬上懸崖後,魏民生把吊機的鋼絲繩上了一些潤滑油,把掛鉤一端放入吊臂上的滑輪中,並用護卡把鋼絲繩卡住,防止鋼絲繩從滑輪中滑出來,然後把那個鐵籠子掛了上去。
由於今天這吊機要通電,而且王老三的雞舍已經做完了,所以今天過來的時候魏民生就把木工電動工具的電全部斷了。魏民生找了一塊小木板,掛在草棚的木架上,然後把配電箱用螺絲固定在木板上,裝了一個空氣開關,然後接通了電源。
魏民生操作控制手柄,把鐵籠子吊了起來,然後推動吊臂,讓籠子伸出懸崖邊上,然後控制著吊機把籠子放了下去。放了好幾分鐘,緊繃的鋼絲繩突然沒有受力了,魏民生估計應該是到了崖底了。就在鋼絲繩上作了個記號,然後又把籠子提了上來。上下試了幾次,鋼絲繩的位置都差不多,應該是放到底了。為了確保安全,魏民生又讓村民們去抓了一隻羊放進籠子裡又試了一次,看到山羊一點都沒有受到傷害,說明籠子下去後沒有發生翻滾,可以進行真人操作了。
大家看著魏民生操作吊機把籠子上上下下試驗了幾次,都沒有發生意外,都想上去體會一下懸空的感覺,在魏民生的阻止下,第一次只上去了一個人,放到底下後,那個村民高興地在下面喊:“到底了,到底了。”等到魏民生又把籠子提上來後,村民出來說明了一下底下的情況,原來這懸崖下面是一片草坪,稀稀拉拉地長有一些小樹,大家下次下去時把工具帶上,把下面的雜草和雜樹清理一下,把坡度填一下,以後就方便了。於是魏民生又讓他帶上工具,把他放了下去。聽到喊聲後,又把籠子提了上來,再次放了兩個人下去。
三個村民在懸崖下面清理雜草雜樹,魏民生在懸崖上面想,這上下隔得太遠,說話都聽得不是很清楚,等一下還是去賣上幾個大功率的對講機,這幾公里的距離還是沒有問題的,等大家要收工的時候用對講機吼一下,自己就過去把他們吊上來,而且在起吊的過程中也需要上下的配合,避免下面還沒有準備好自己就把籠子提了起來,摔傷人就不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