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議事堂內,僅有寥寥數人。
劉辯居於正中,下方劉備和公孫瓚在其左,曹操居其右。
一向平易近人的劉備今日罕見的臉色陰沉,手中緊緊攥握繳獲的檄文,手背凸起的青筋肉眼可見。
檄文中,天子叱罵他們狼心狗肺,枉為漢臣,卻做出悖逆朝廷之舉,並將他們通通定性為反賊,號召天下人共伐之。
幾人之中,只有劉備最在乎名聲。
“玄德,你也莫要氣惱,看看人家劉景升,已經從宗室裡除名,你看他說了什麼沒有?”坐在對面的曹操好言安慰起來。
在曹操眼裡,劉備這個人吧,有毅力,有志氣,是個幹大事的人,就是氣魄差了點,心腸不夠狠。所以也往往因為名聲,而弄得自己惆悵萬分。
這不,徐州牧都當了好幾年了,仍舊沒有徹底降服那些當地的本土世家。
即便徐州往年遭了兵禍,人口流失厲害,可十幾萬兵馬還是能夠湊齊的吧。結果呢,劉備掏幹家底,也就拉來了六萬將士。
說白了,還是不想和那些大世家撕破臉皮。
這要換做是我,估計最多半個月,就能把兵馬給湊齊囉,還讓這些世家屁都不敢放上一個。
曹操如是想著,可惜徐州並不是歸他所有,而且劉備在徐州也深得人心。
“玄德,曹孟德所言不錯。只要這場大戰能勝,你還擔心漢室宗親的身份作甚?”公孫瓚拍了拍劉備肩膀,方臉輪廓上,很是豪氣的說著。
本來公孫瓚沒打算來趟這趟渾水,是劉辯親自去易京登門找他,並且告知當初他堂弟公孫範死在渤海,乃呂布暗中使人所為,為的就是離間公孫瓚與袁紹,使其彼此消耗。
公孫瓚生性剛猛,聽聞此事,腦子裡一回想,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
此事發生時,李儒還勸過自己,可當時公孫瓚正在氣頭上,加上長史關靖在一旁添油加醋,公孫瓚哪還聽得進去。
如今順著劉辯的話這麼一想,公孫瓚越想越覺得如劉辯說得沒錯,此事九成九就是呂布設的局。
所以,在與袁紹議和之後,公孫瓚就帶著他的騎兵南下,來找呂布要個說法。
其實劉辯也沒有確切證據,證明公孫範是呂布所殺,說是當時的兗州牧曹操派人乾的,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為了能夠拉攏公孫瓚聯合對付呂布,劉辯便將此事順理成章的栽到呂布頭上,結果還真說動了公孫瓚出兵。
聽到公孫瓚這番話後,劉備也給自己找了臺階,情緒漸漸穩定下來:“此詔非天子所願,定是呂布脅迫天子,逼他如此!”
“徐州牧所言甚至。”
劉辯點了點頭,認真說道:“所以我們此舉,要討伐的不是朝廷,而是呂布!”
“至於呂布發的這個檄文,我也命人寫了新的討賊書,痛斥呂布脅迫天子,請天下正義之輩,與我等共討國賊!”
反正劉辯手裡也有玉璽,他對外稱是奉了天子密詔,任誰也挑不出他的毛病。
雙方罵戰開始,呂布這方說劉辯是叛賊,劉辯則說呂布脅迫天子,欲改朝換代,反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就好比你說‘忠臣不事二主’,我卻說‘良臣擇主而事’,各自有理,誰也評不清楚。
最後,還是得看誰的拳頭夠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