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信是從關外寄來,署名人處寫著‘老朋友’三個字。
信中的開頭,先對王允進行了一番誇讚,說他是大漢之肱股,歷經三朝之元老,德高望重,受萬民敬仰。
希望他能夠以大局為重,看清當下局勢,呂布敗亡不過早晚,若是王允能從長安響應,想辦法切斷呂布後路,亦是大功一件。
所以也希望王允能夠作為內應,監視朝廷的一舉一動,為匡扶漢室盡一份綿薄之力。
等到將呂布徹底除去,信中允諾,仍舊保他三公之位。
王允看完信簡,褶皺起眉頭,他知道這是何人所寫。
自從當年曹操刺董失敗之後,暗地裡,王允一直和曹操有書信往來。王允也很看好曹操,他覺得這個後生,是一個可以共謀大事之人。
不過就如今的局勢而言,劉辯才剛剛起兵,雖然兵馬強壯,但能不能打贏呂布,還很難說。
不過即便如此,王允也先回信答應了下來。至於是不是真的要去冒這個險,還得看諸侯聯軍的手段如何。
萬一呂布輸了,他也好給自己留條後路。
王允寫好書信,喚來兩名死士,一封送往關外,另一封命人暗中放置到侍御史徐咎的府上。
他要在長安城裡,演一出賊喊抓賊。侍御史徐咎經常在朝堂上發表抨擊呂布的言論,王允此番做法,就好比狼的倒鉤,他要將自己徹底變成呂布的忠實黨羽,然後使長安的呂布勢力放鬆警惕。
此事辦完之後,王允就只管等訊息便是。
這些年,王允在朝堂上看似渾渾噩噩,毫無作為。可實際上,他以救濟孤兒為名,在暗中培養了大批死士。
加上放置於呂布身邊的女兒貂蟬作為眼線,王允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許多外人所不知的情報和訊息。
此番雙方交戰,呂布贏,他則按兵不動,呂布敗,他則釜底抽薪。
可謂是,老謀深算。
唯一讓王允覺得可惜的一點就是,呂布的正房夫人嚴薇,還有他的三個兒女,俱是不在長安。否則,若能挾持住他們,此番勝算,至少會提高九成。
與此同時,皇宮大殿裡,身著帝王常服的劉協坐在批閱奏章的文案前,手中攥握著的,是剛剛八百里加急,從洛陽傳回來的情報訊息。
奏章劉協已然看完,可他緊皺的眉宇,卻始終沒有一點舒緩。
“陛下,怎麼了?”中常侍韓宣小心翼翼的低聲詢問。
劉協深深吸了口氣,當他調整好心態時,帝冕旒珠簾下虛掩遮蓋的眼眸中,悄然多了一絲帝王獨有的冷漠,他的聲音也同樣冰冷:“朕的這位皇兄,當真是一點不念手足之情,看來是真的想將朕推下帝位了。”
說得好聽,入京勤王,匡扶漢室。
可誰都不是三歲孩童,劉辯若是入京,他這個昔年董卓所立的天子,還站得住腳麼?
恐怕他的那位皇兄,不僅僅只是想清君側,而是野心勃勃,更想取而代之吧!
念及此處,劉協的眼眸愈發陰寒起來。
上拉載入下一章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