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壽春。
後將軍袁術的府上。
當年濟水大戰,袁術十萬精兵為呂布所破,退避承匡,後又被呂布狂追數百里,直至狼狽逃回九江郡,才脫離險境。
事後,袁術不準身邊之人再提此事,以為此生最大之恥辱。
回到壽春,袁術得知孫策投降了呂布,氣得肝火大動,當即派橋蕤統兵三萬,進攻孫策,結果大敗而歸。
自此之後,袁術一蹶不振,再也沒了爭雄天下的決心,只想著縮在淮南,安心當他的土皇帝。
前不久,聽說曹操與呂布決戰,袁術當眾表示:曹操贏不得呂布。
眾人皆疑。
不久後,戰報傳至淮南,曹操果然戰敗。
帳下將軍、謀士皆高呼主公英明,以為袁術深謀遠慮,眼光非常人所能及也。
袁術對此表示極為淡定,彷彿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若曹操能提前聯合吾,說不定還能有九成勝算,單打獨鬥,曹孟德哪會是呂布的對手。”
這番裝逼十足的言論,令眾人肅然起敬。
然而諸人不知道的是,袁術自傲甚足,於他而言,連他都打不贏呂布,在這世間就沒有人能夠再將呂布擊敗。
這便是袁術的依據。
在淮南土皇帝的安穩日子待得久了,享於安樂的袁術又有了其他想法。
他叫來寵信的謀士李豐,問他天命之數。
這李豐呢,是個十足的諂媚小人,準確的說,應該是個滿腹博學的諂媚小人。為了討好袁術,他什麼話都敢往外說。
袁術既然找他討論天命之說,李豐自然揣測出了自家主子的意思,有理有據的說了一大堆:“袁姓出自於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以為讖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
話裡的意思,就是說該由袁術登基,取代漢室。
袁術聽完這話,簡直高興得飛起,眉開眼笑的重重嘉獎了李豐一番。
第二天,袁術便召來手下文武,振振有詞的宣告眾人:“如今劉氏天下已經衰微,海內鼎沸,我們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願意歸附於我。既然民心所向,所以呢,我就想秉承天意,順應民心,在淮南登基稱帝,不知諸君意下如何?”
眾人聽了,大多悶著腦袋,袁術的脾氣他們是知道的,如今明顯在興頭上,公然反駁,讓他臉面往哪兒放,這不作死麼?
當然,也真有不怕死的人,比如說主簿閻象,在聽完袁術這番無君無父的叛逆發言後,他直言不諱的指出:“當年周人自其始祖后稷直到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說有他們的兩分,可他們還是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王朝的臣子。明公您雖然累世高官厚祿,但恐怕還比不上姬氏家族那樣昌盛;眼下漢室雖然衰微,似乎也不能與殘暴無道的殷紂王相提並論吧!”
聽了閻象這番話,袁術沒有吭聲,心裡卻是尤為冒火。
當皇帝的念頭一旦產生,就像夢魘一般,揮之不去。
袁術不死心,給河北的袁紹寫了信,並明確表示,只要袁紹肯支援自己,就封他作大將軍,兄弟兩人分南北而治。
另一邊,從兗州敗退的曹操,率領著殘兵敗將來到徐州,與駐守彭城的夏侯惇成功會合。
當曹操問起徐州的情況時,夏侯惇面有羞赧,稱步履維艱。
昔年的織蓆小販劉備,如今搖身一變,已是朝廷官方認證的徐州牧,在徐州收穫了極高的民望,也得到了許多世家豪強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