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對此強烈反對,並列出董卓的三大罪狀:“某觀董卓的言談舉止,對您不尊重,輕視長官,舉止無禮,其罪一也;邊章、韓遂叛亂將近一年,應及時征討,而董卓卻說不可,動搖軍心,其罪二也;接受委派,無功而回,長官徵召時又遲遲不到,而且態度倨傲自大,其罪三也。”
“如果將軍對董卓加意拉攏,不立即誅殺,那麼,損害統帥威嚴和軍中法規的過失,就在您的身上。將軍統率皇家大軍,威震天下,又何必依賴於董卓!”孫堅語氣鏗鏘,力求張溫斬殺董卓。
張溫似是懷有難言之隱,他朝孫堅擺了擺手,嘆氣說道:“你先下去吧,容我好生想想。”
其後的時間裡,張溫調兵遣將,從周圍的左馮翊、右扶風等郡,集合而來十萬兵馬,準備同叛軍一決雌雄。
部隊集合完畢,張溫親率大軍出城,於美陽駐紮。
韓遂得聽訊息,立馬率軍前來攻襲。好在張溫早有所料,親自率軍迎頭痛擊,再加上董卓和呂布率領騎軍從左右兩翼出擊,致使叛軍防之不及,大敗而退。
收拾完戰場,臨時搭建的議事大帳內,司空張溫撫掌哈哈大笑,沒想到頭一回統兵作戰,竟獲得瞭如此大的勝利。
眾將坐下後,張溫掃視一圈,首先誇讚起了董卓:“此番作戰,仲穎當屬頭功,若不是你及時提醒,本將軍極有可能會遭受重創。”
“司空不必過謙,此乃本將份內之事。”董卓朝張溫抱了一拳,兇蠻的臉旁浮現出獰然笑容,令人心神發顫。
張溫點頭,隨後又看向帳內的諸位將軍,同樣是讚賞有加:“當然,此番擊敗叛軍,也有諸位將軍奮戰的功勞。我自當奏報朝廷,為諸位邀賞請功。”
“多謝司空!”將軍們齊齊抱拳答謝,眼中透出欣喜,心裡對張溫的好感是噌噌噌的往上漲。至於張溫會不會行軍打仗,他們心裡不是很清楚,但起碼這位三公,很會做人。
“下一步,該當如何?”張溫詢問起來。
擊退了叛軍的進攻,並不意味著已經奪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只有徹底收復涼州,平定羌亂,才算是給這此行劃上圓滿句號。
話音剛落,一名中年將軍起身抱拳:“某將以為,應乘勝追擊,不給叛軍絲毫喘息的機會,一鼓作氣先奪回陳倉,然後再將他們趕回涼州。”
“鮑將軍的想法固然不錯,可陳倉作為進入關中的咽喉之地,防禦堅固,易守難攻,想要強攻下來,恐非易事。”又一名將軍起身,合理的給出了自己的意見看法。
“不進攻,難道要一味的乾等,空耗朝廷糧餉不成?”有些脾氣火爆的將軍已經不滿嚷嚷起來。
“強攻陳倉與送死無異,應徐而圖之……”
帳內的將軍們各執一詞,爭得面紅耳赤。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張溫之前沒有統兵打仗的經驗,所以一時間也很難決斷。
擔任別部司馬的孫堅見張溫遲疑不決,眼中流露的神情明顯極為失望。他看向旁邊也同樣未出一言的青年將軍,詢問起來:“呂將軍,為何一言不發?”
這頭江東猛虎自問不覷任何人,但當他面對眼前這位功勳顯赫、驍勇善戰的青年飛將時,心裡總覺得有些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