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杞年也隨之跪了下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那一道聖旨上洋洋灑灑寫了諸多內容,先是趙顯垣的自我反省,末了,又說趙杞年:“鍾靈毓秀,仁義慈德,可為天下表率。”
諸如此類的內容,將趙杞年誇讚了一番,著他為繼任者。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在王順唸完聖旨之後,趙杞年當先謝了恩,群臣也都磕了頭,王順這才問道:“諸位大人,不知可有什麼異議麼?”
若是沒有,那便是承認了趙杞年的新君身份了。
即便是還沒有登基大典的冊封,他的規格,也會以新君來行事。
然而,太傅卻先開口質疑:“敢問,長公主為何不在?”
他這話一出,趙杞年的眉眼中有一瞬間的陰鬱,旋即笑道:“小姑姑身體不適,這兩日暫且不在。”
趙杞年說著,復又問道:“怎麼,難道父皇這一道旨意,寫的不夠清楚麼?”
清楚是清楚的,只不過麼……
太傅只頓了一下,便又道:“並不是,而是先帝曾經有過吩咐,待新君繼任,長公主需為輔佐之臣,在天子主事之前,待行天子之權。”
當時說這些的時候,三公都在場,也都可以證明。
因此他說完之後,便聽得其他兩個人也都點頭應和。
有了他們開口,其他朝臣們也都遲疑道:“是啊,按理說來,公主的確要在場的,總不好越過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