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海也知道,這會說什麼都是虛的,好在張俊平打算在蘇州投資磚窯。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不愁以後沒有合作的機會。
“小張先生願意來蘇州投資磚窯, 我們是歡迎的。
這樣,我讓小鄭陪你去吳縣,我也會給吳縣的周春紅同志打電話,讓她做好配合。”想明白關竅的彭大海,給了張俊平一個承諾。
對於彭大海的承諾張俊平並不怎麼在意。
按照他的理解,以及之前的際遇,這個年代,只要打著外資, 外商的名義,在國內可以說是遇神殺神,遇佛滅佛,諸事皆順。
結果,事實大出張俊平的預料。
政府幹部,吳縣的主要領導周春紅,確實很給張俊平面子,或者說是給彭大海面子。
對於張俊平提出來的收購御窯村磚窯,無條件支援,並且給出諸多優惠條件。
但是。
縣裡同意,鎮上支援,並不代表磚窯廠就支援。
第一次收購推進會上。
“你們領導要把磚窯廠賣給資本家,我沒有意見。
事關國家改革開放的大局,我們都支援。
但是,這些工人不能就此不再管他們,尤其是那些年齡大了, 無法繼續工作的老工人,我們不能不管他們。
他們都是磚窯廠的功臣, 把自己的青春,把一輩子的光陰都奉獻給了磚窯廠。”磚窯廠的廠長胡國興義正言辭,一臉正氣凜然的說道。
張俊平沒有說話,而是轉頭看向坐在主位上的周春紅。
對於磚窯廠是什麼情況,張俊平並不瞭解。
他也不怎麼看重磚窯廠所謂的資產。
他看重的只有兩樣,一個是取土區,一個是燒製金磚的窯匠。
“磚窯廠現在有多少工人?有多少退休工人?”周春紅開口問道。
“磚窯廠現有工人五百六十八人,臨時工三百五十四人,退休工人有三百七十七人。”胡國興不打哏的把數字報了出來。
要不是周春紅提前調查過,差點就相信了。
其實,磚窯廠的資料早已經裝在周春紅的腦子裡。
彭大海給她打完電話,周春紅就安排人去調查御窯村現存的磚窯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