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和幾家國營傢俱廠合併之後,這個問題就徹底解決。
合併之後的傢俱廠就有了直接到原產地採購的資格。
就一個採購資格,一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讓許多私營工廠老闆蹲守垂足,四處求爺爺告奶奶的跑關係找門路。
八十年代中後期,九十年代初期,有一個很火的職業,叫做倒爺。
倒爺就是倒騰各種物資商品的。
沒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可能會誤以為倒爺就是去東北邊境倒騰物資的那批人的專用稱呼。
其實,倒爺的範圍很廣,在東北蘇聯邊境倒騰物資的那是國際倒爺。
還有一批人,大院裡的二代,他們也是倒爺,不過這些倒爺倒騰的不是物資,而是各種物資採購的批條。
這些二代就是幫那些私營工廠老闆搞批條來從中牟利。
扯遠了。
楊明德老謀深算,知道按照張俊平的發展,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被木材制約住。
所以提前幫他謀劃解決了原材料採購資格問題。
只是,張俊平更是棋高一招,把公私合營企業變成了中外合資企業。
這樣一來,採購資格更加不是問題。
這個年代,中外合資,比那些批條都管用。
一切為了經濟發展。
為外商創造良好的經商環境。
這可不僅僅是口號。
所以,在金永順看來是無法解決的難題,張俊平只是淡淡一笑,“回頭我讓我們廠的王副廠長去和絲綢公司聯絡一下生絲採購的問題。
蘇州那邊不行,我們就去揚州,去珠江,去山東,再不行就去國外採購。
我到要看看,他們舍不捨得讓我花外匯進口生絲。”
國內你不讓我採購,那我就去國外採購。
一旦知道張俊平要拿寶貴的外匯去國外採購生絲,劉首長,甚至國家部位的領導都會親自出面幫他協調聯絡生絲採購。
國家有那麼多急需的機械裝置,原材料,生產技術需要外匯購買,你拿外國去進口生絲,這不是胡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