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忙把電鋸關了,怕吵到張俊平講話。
“你們忙你們的,我隨便看看!”張俊平笑著擺擺手,示意不用關電鋸,大家可以繼續幹活。
“廠長,您買的這些機械太好用了!”杜師傅笑的像個孩子,興奮的搓著手對張俊平說道。
“好用就行,這些可是我花大錢從德國買回來的。”張俊平笑道。
這些從德國進口來的木工機械其實並不怎麼先進,最起碼在張俊平看來不是那麼的先進。
作為一名木藝師,在後世,張俊平的工作室裡,一整套的木工工具一百多萬,那才叫先進。
下料那都是遠紅外線、電子資料調控的。
現在這些木工工具,都是純機械式的,雖然有標尺,有擋板,但是一切都需要人來控制。
就這已經把杜師傅他們給激動的不行,“廠長,這些機械真是太好用了,咱們的傢俱部件精度直接提高了好幾個精度。誤差已經能夠控制在了零點三毫米之內。”
“嗯,那還不錯,不過還是要繼續努力,這些木工機械理論上是能夠做到零點一毫米以內的。”張俊平笑著點點頭。
他對能夠做到零點三毫米的誤差一點都不懷疑,這些木工機械就好比是機械製造業裡車床。
德國產的木工機械和國產電鋸電刨子電鑽三合一的木工機械相比,就像是初級車床和精密車床的差距。
初級車床也能加工出精密的零件,但是那個靠的完全是車工的技術。
而精密車床,上面有各種標尺,各種刻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車床工的技術依賴。
當然了,有利就有弊,精密車床固然可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但是,如果過渡依賴精密車床,就會影響技術的進步。
十年代以前,國內八級的車床工、鉗工真不缺,哪個國營工廠裡沒有幾個八級的車工、鉗工?
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紀之後,國內又有多少八級車工、鉗工?不能說沒有,只是少了很多。
“杜師傅,這些木工機械裝置是死的,可手藝是活的。
有了木工機械,也不能忽略了手藝的提高!
以後,你們每個車間,每個季度都要組織一次青年木匠手藝比武,第一名可以多領一個月的工資,第二名多領二十天的工資,第三名多領十天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