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萬山有點詫異的看了一下年輕人,這樣自來熟不放棄的人,日後成績一定不低,就笑著說:
“恰飯沒,一起去喝點。”
這次方萬山直接用以前的家鄉話說,很久不說了,方萬山後面又不知不覺變成普通話,還有點夾生。
沒有想到年輕人聽懂了,
“桂花城那邊的?我老家也是,秀水縣那邊的”
方萬山沒有想到遇見一個縣的,就說了一個地名
“石磯,以前小時住過那邊。”
年輕人比較高興起來:“還真是老鄉啊,怎麼樣,一起去那邊喝點。”
方萬山現在其實有點矛盾起來,近鄉情怯,不過還是跟著年輕人一起去了。
年輕人姓李,大名李進,不過方萬山知道他的小名應該叫“進姑”,這個是家鄉的一般稱呼的習慣。
進姑帶著方萬山往小巷子裡鑽了10多分鐘,在一家半掩門的房間停下來,邊上有個招牌寫著“秀水飯館”。
小飯i館是那種比較破舊的瓦房,雖然有屋簷,不過屋簷很小,也比較陡,推門進去裡面事個小飯館,一個比較年輕的少婦正坐在櫃檯後,不過有點無精打采的。
少婦抬眼看了一下方萬山二人,回覆問:
“進姑啊,吃點什麼?”
李進一看應該與這店很熟,可能經常拉客人過來,不過這次他沒有直接說,看向方萬山。
方萬山其實並不餓,只是現在在楚省,見到想與老鄉談談,就小聲說:
“這裡你比我熟,自己點,我請客。沒有關係,隨便點。”
其實方萬山真不知道家鄉有什麼特色菜,很多很多地方都有,唯一讓方萬山記憶不同的那個地方飲茶的習慣與其他的地方不同,必須放花椒,不管是曬乾的還是剛摘下來的都行。
李進這個油痞子也沒有客氣,點了一條魚,楚地的魚一般都是紅燒的,一個肉,還有其他幾個小菜,最後再要了半斤米酒。
二人坐下後,方萬山又讓霞姐幫忙泡了一杯茶,霞姐就是飯店的老闆娘,老闆是飯店廚師,三江本地人,霞姐是秀水人,也算是老鄉,是一家夫妻店。
茶是家鄉那種豪綠,就是大葉子的茶葉,霞姐幫忙放了花椒,熟悉的味道一下讓方萬山迷醉。
酒很快就上來了,還有幾個小碟菜,都是下酒的,李進開始給方萬山講述他的背景,很能說的一個人,其實他的背景很簡單,就是父親被選到鋼鐵廠上班,從10歲開始就在三鎮打混。
他算比較幸運的,沒有經歷過知青那個年代,去年畢業又恢復了高考,不過他沒有考上,現在就在外面這樣晃動著,等著接他老爸的班。
不過就是這麼簡單的事,他卻給方萬山講了半個多小時,還不時引起一些方萬山及邊上霞姐的共鳴,其實他們三個喲個屁的共鳴,可以說是生長在三個不同年代的人啊。
事說完,半斤米酒也喝完了,方萬山差不多就喝了一小杯,不過方萬山沒有在意這些,又讓霞姐加了1斤,接下就是李進開始問方萬山的經歷。
方萬山真不知道怎麼說,總不能說自己的穿越的吧,只是說自己小時候再那邊住過,現在從香江過來探親。
儘管李進及霞姐對方萬山有一些猜測,不過完全沒有想到他是香江人,就來霞姐也開始加入好奇寶寶問方萬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