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去西域的使節團目的地是西黑汗,但肯定要路過東黑汗與高昌,同理去日本的使節團肯定要路過高麗,所以去高麗的使節團,同樣也是去日本的使節團。
而譚文學他們這一次要先下南洋,至佔婆國,再到室利佛逝,穿過馬六甲海峽,至朱羅王朝,之後又會去後遮樓其王朝、索蘭基王朝、薩馬拉王朝、白益王朝,最後抵達阿拔斯王朝。
這個路線就是從後世廣州出發,先到越南南部,然後到馬來西亞,經過新加坡,穿過孟加拉灣,抵達斯里蘭卡地區,再北上沿著印度半島,一路駛入波斯灣。
差不多相當於鄭和第四次下西洋的大部分路線,沿途要經過八個國家,然後在中東通知十多個阿拉伯帝國的分裂國,以及幾個歐洲國家。
因此去南洋的時候,廣州本地軍隊就要護航,由王鍇和黃署負責,等出了馬六甲海峽之後,則由靖海軍護衛。
可以說譚文學他們能否順利完成任務,就全靠他們,所以自然要提前相熟認識。
介紹了三名主要武將之後,王罕又向他們介紹道:“這位是室利佛逝大商人莆晉,此行就是你們出使室利佛逝時的翻譯。”
“草民見過譚郎中,章郎中。”
莆晉連忙行禮。
二人看過去,就看到是之前坐在角落的藩商,面板略黑,看上去珠光寶氣,但面對他們卻十分拘謹。
“嗯。”
譚文學和章有為微微點頭。
譚文學其實研究過室利佛逝的禮儀,對方是個佛教國家,並非漢傳佛教,而是南傳佛教,也知道南傳佛教的基本禮儀。
但他不是佛教信徒,用佛教禮儀回應一來在這樣的場合有些不適合,二來顯得太過尊重對方.
是的,就是太尊重對方了。
漢代的時候,漢朝的使者出使的時候都相當橫,就是過來逼著你在匈奴和大漢之間二選一。
如果對方國家與匈奴勾結,就會一言不合殺對方的國王、丞相、大臣之類,如張騫、傅介、班超,都是此中翹楚,可從來都不會對對方多禮貌。
所以大宋這次的使者就是這樣,臨行前知院說了,大宋不會主動欺負別人,該有的正常禮節要有,但絕對不會被別人欺負。
使者代表的是大宋朝廷,什麼身份見什麼禮儀,即便對方是國王,也最多就是拱拱手,絕不可能下跪。
因而區區一個商人,點點頭就行,沒必要過於尊重。
不過那莆晉卻並沒有因為對方只是微微點頭致意而感覺到憤怒,反而十分高興,連連露出討好的笑容。
接著王罕又繼續說道:“這是占城商人辛押陷囉,此行是占城嚮導。”
“你好。”
譚文學與章有為又點點頭。
“這是朱羅國商人佛蓮,此行是朱羅國嚮導。”
“你好。”
“這是後遮樓其國商人”
“這是闍婆國商人”
“這是浡泥國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