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層權貴倒是有些看法,認為不合禮制。
但宰相們以身作則,紛紛穿上了中山裝和行政夾克,自然也是慢慢上行下效,贏得百官們的喜歡。
晏殊范仲淹他們思想早已經不是當年那樣的古板。
除了剃頭髮這件事情一直堅持“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傳統思想以外,在服飾上倒是頗為開明,很快就能接受。
最主要是因為他們看的電影裡,這種服飾穿在身上,看起來頗為美觀幹練。
相比於原本的公服長袖飄飄,華麗有餘而沉穩不足。中山裝和行政夾克,更能體現他們這些高官大員的穩重與深沉。
因此在沒有穿著暴露的情況下,不違背禮制,他們倒也願意嘗試。
不過在趙駿看來,傳統服飾也不能完全摒棄。
百姓們的服飾已經與後世服飾非常貼近,可以向短袖、襯衫、短褲、長褲等方向發展。
官員們的服飾則慢慢偏向於正式著裝。
而原本的漢服則可以作為傳統民族服飾,官員在出席朝會、慶典、祭祀、儀式之類活動上必須穿著。
民間百姓則應該在節日、冠禮、及笈、畢業、嫁娶、婚喪等活動穿上得體的傳統服裝。
如此就能推動新事物的同時,也能保留住華麗美觀的古代民族服飾。
這方面後世漢服雖然在民間越來越受到歡迎,但在日常的生活以及重大慶典活動當中,卻少了它的存在。
在這一點上,殊為可惜。
所以趙駿勢必要保留這些傳統文化,而不能全盤否定。
這也是符合後世高中政治書裡,對於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陳出新”的理念。
“知院。”
就在趙駿奮筆疾書,對一些部門上報過來的公文進行批閱的時候。
蘇渙走了進來,手裡還拿著公文。
“文甫,怎麼了?”
趙駿抬起頭,略微有些詫異。
“這是鐵道部剛送來的公文,我在門口遇到了鐵道部尚書範鎮,就順便幫他把檔案拿過來了。”
蘇渙說道。
他是敕制司,負責政制院的檔案整理歸納,起草政令等工作,主要將宰相們的決策和指示以準確、簡潔、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達出去。
送文書的活本來不應該歸他管,但政制院現在的位置是在皇宮裡,以前的舊皇宮大慶殿位置一直沒變動過。
而其餘部門除了財政部、樞密院、六部等一些重要部門以外,幾乎都搬到了新擴建的皇城去了,在以前的宣德門外,離政制院比較遠。
因此一般往宮裡送的普通公文,若是有官員正好要去政制院,順路遇到,互相認識熟悉,順手幫忙帶過來也是常有的事情。
聽到蘇渙的話,趙駿接過公文看了一眼,等了解裡面的內容,笑了起來:“這範鎮有點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