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就坐到了椅子上等著,侍從給他上了一杯茶,門就關上了。
過了大概一刻鐘,穿著一身紫色大袍的趙駿才推門跨入屋裡,說道:“介甫來了嗎?”
“知院!”
王安石急忙放下喝了一半的茶杯,站起身拱手道:“下官王安石見過知院。”
趙駿上下打量了一下他,笑道:“快五年未見了吧,你又黑了不少。”
“勞知院關心。”
王安石又拱手一禮。
“哈哈哈,坐吧。”
趙駿笑著說道。
“謝知院。”
王安石坐下。
“現在請你是難請啊。”
趙駿一邊坐到了椅子上,一邊打趣道:“最開始是想把你放在汴梁,你以祖母年高拒絕。後來祖母離世,再想提拔你,你又不想激起越級提拔之風,現在降職了,心滿意足了?”
“只要是為百姓做事,為朝廷和官家分憂,即便是降職,王安石也是心甘情願。”
王安石面色不改地說道。
趙駿笑了起來。
現在的王安石早就不是歷史上那個。
因為歷史上由於宋夏戰爭,使得原本康定元年的科舉會試取消,直到慶曆二年才開新科。
當時二十一歲的王安石考中進士,並且本來應該是第一名,只是文章中有一句話讓趙禎不是很喜歡,結果就改成了第四。
但如今宋夏戰爭打是打了,可並未影響太大,導致科舉取消。
於是王安石提前兩年參加,以十九歲的年齡一舉高中,力壓蘇頌、黃庭堅的父親黃庶以及蘇洵榮登金榜狀元。
他當了半年的將作監觀政,隨後被授予鄞縣知縣,任期為三年。
到慶曆四年,也就是公元1044年的時候,恰好任期結束,前往吏部磨勘。
沒想到趙駿那個時候剛好要解決三冗當中最後一冗兵冗問題,將門勳貴敬酒不吃吃罰酒,趙駿就下令徹查。
兵部尚書富弼需要組織了一批欽差前往各地軍營調查軍隊。
其中包括王安石、黃庶、蘇洵等那一大批同榜進士正處於任期結束等待磨勘,便都被選為了調查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