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駿很欣慰於趙禎有自知之明,但又怕打擊他,於是接著道:“不過老哥你也別太擔心,封建社會的統治根基其實還是生產力,只要生產力上來,人們能吃得起飯,穿得起衣,動盪就會小很多,反抗力也會小很多,剩下的自然就是統治和教化的手段。”
清朝就是這樣,滿清才多少人入關,可只要他們打贏了,之後建立起清朝,又趕上明末小冰河結束,紅薯土豆等產物傳入,生產力爆發性增長,那麼百姓造反的動力就小了。
雖然滿清統治時期造反次數非常多,但動搖他們統治的卻很少,而且多集中在清朝後期,前中期的造反並不多,就可以知道大宋如果佔領了那廣袤的土地,只要能提供足夠的生產力,養育得起那麼多人口,那麼統治根基還是會非常牢固。
之後就只需要完成教育和思想改造,把周圍民族合理地打造成中華民族之一,是五十六個不可分割的一家人,那麼說不好那些民族內部,都會有大賢主動來為漢人辯經,老老實實地讓他們成為高貴的大宋子民。
就像高句麗、日本、新羅的百姓,做夢都想成為大唐子民一樣。
幾個人邊走邊聊著,沒過多久就到了西華門,西華門外有一支小型隊伍在等著了,他們約有二百餘人,排列出整齊的隊伍,全副武裝,如一群鋼鐵一般的戰士矗立在原地。
狄青騎在馬背上,更遠的地方如清泰街、西華門街、啟聖院街外,很多百姓圍在附近,對這支站在西華門外的軍隊評頭論足。
“這就是我們大宋的軍隊,好生威武雄壯。話說,他們站在這裡做什麼?”
“你還不知道,沒看報紙?”
“沒呢,今天上午做工去了,哪有時間看。”
“遼國進攻高麗,官家要為高麗出頭呢,打算派人去救援。”
“又要打仗了嗎?”
“怕什麼,現在咱們大宋你看誰還敢招惹,連遼國都只能欺負高麗了。”
“也是,有了如此強盛的軍隊,我大宋已是無敵手了。”
百姓們紛紛說著。
這就是一支強盛軍隊能給人們帶來的自信力。
本身古時候漢人就是這世上最自信的民族,有著“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吶喊。
遠不像後世某些人只信奉外國的月亮最圓,即便不能投胎到國外去,也要冒著生命和被老墨撅的風險潤到異國他鄉去吃甜甜圈。
雖然到了大宋這種自信力被稍稍擊潰了一些,可也就是官方層面,民間這種自豪感依舊還在,遠遠沒有衰敗。
因此大宋民間向來都武德充沛,不懼怕敵人,更不畏懼戰爭。
現在別說大宋已經擊敗西夏和遼國,重新登頂亞洲一哥的寶座。即便沒有擊敗,恐怕民間百姓也是期盼著大宋再次崛起,狠狠地扇一次李元昊和耶律宗真的耳光。
此刻眾人已經走到了西華門口,趙禎不便出宮,就停在了原地,外面嘈雜聲音湧來,雖然聽不清楚百姓在說什麼,卻總能猜到那麼幾分。
“黎民百姓在看著,想來他們也在期盼著朕能奪回燕雲,讓那裡的漢人重歸故土,讓大宋再次強盛!”
趙禎從宮門洞裡遠眺看到了宮外連棟酒樓中,不知道多少人正趴在欄杆上說著話,於是扭過頭對著范仲淹,不由得感慨道:“希文公,此戰,全賴你了。”
“臣必定不負陛下所託,不負萬民百姓所託!”
范仲淹認真拱手一禮。
“此去小心,要保重自己的身體。”
趙禎想起了王曾前不久病逝,呂夷簡現在還臥病在床,恐怕沒多久可活,不由得關切地握住了范仲淹的手說道:“遼東天寒,切不可以身犯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