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啥意思啊?”
“笨啊,意思是你每年就不要為你家那幾個孩子納賦稅了,你自己也不用納了。”
“不用納稅了?這太好了。”
“不是什麼都不納,是丁口稅不納,你的田稅還要繼續納。”
“哦。”
“這上面還說統計局和戶口局要全縣普查人口,所有隱瞞的人口和土地需要主動上報,一旦被查出來,將有一定處罰。”
“那這樣的話,我得去我孩子小姨家把孩子接回來,為了避開丁稅,我藏了四個孩子。”
“.你厲害。”
“但這攤丁入畝,是不是把丁稅放在田畝稅裡了?田畝稅會提高多少?”
“上面說提高的不多,按照每家丁口計算,最高到十成。”
“那還不高?”
“這不是總稅,是你原來交稅的十成。意思是伱以後不管生多少孩子,也就高十成而已,以前你家有兩個孩子,光丁稅都比這個多了。”
周圍人議論紛紛,有的立即回去奔走相告,把無需再納丁稅的訊息告知遠近親鄰。
有的在那計算自家丁口每年要納多少稅,看看新稅是否划算。
還有的則馬上行動起來,把藏匿的孩子帶出來準備上報給統計局,然後到戶口局上戶口。
而人群當中亦有富戶的奴僕,迅速把訊息傳了回去。
攤丁入畝對於底層百姓和自耕農來說自然是件好事,因為他們人多地少,減少了攤派的稅務,以後就不用再為丁口稅收發愁。
可對於富戶來說就不同了。
一家富戶算你十房太太,生兒子三十個,丁稅又能交多少?
然而他們的土地動則數千畝,數萬畝。
以前朝廷採取休養生息政策,取消了大量苛捐雜稅,地稅的稅率也基本只維持在十抽一的情況。
也就是如果你有一萬畝土地,按照宋代平均每畝年產六到七石,取最小值六石來算,一年下來,年產六萬石糧食,稅只要交六千石。
現在呢?
直接翻倍,稅率就達到了20%。
反觀自耕農那邊,如果一戶自耕農耕種四十畝田地,不管他有幾個子女,每年最高也不過是納稅四十八石。
按以前丁口稅的比例,要是生兩個子女以上,一家人光丁口稅就遠遠多於這個數字了。
並且這還是最高十成,如果你生的子女少於五人,稅率還會更低。要是你孩子只有一兩人,甚至直接就沒有丁稅的負擔,只需要繳納二十四石的正常田稅就行。
當然。
這只是大概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