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這些人手肯定要安排信得過且秉公執法的人,否則讓英雄去查英雄,讓好漢去查好漢,那不是扯淡嗎?
於是在改革前夕,范仲淹調餘靖、尹洙、歐陽修、蔡襄、李紘、王質、王洙等人入御史臺,並且撤換了不少御史臺中不合格的御史,換了許多剛正的御史進來。
而不止是范仲淹,趙駿也安插了人手。
他這幾天挺忙的,清晨開朝議,上午政制院處理政務加開會,下午又要去接見親信。
王素、楊察、楊告、趙抃、陳希亮等人,今年陸陸續續入京了。
從去年開始,調令就發了下去,最先到汴梁的是宿州知州王素,他因政績,被提拔為殿中侍御史。
宋代御史臺一直處於位卑權重的情況,自正八品殿中丞到最高階別的正五品御史中丞,都沒有跨入四品大員的地位。
景祐改制之後,各品級與官位掛鉤,御史臺被調為直屬政制院,與諸部同級,且加觀察候補同知銜。
若不加觀察候補同知為從二品,加了就意味著御史中丞的品級升到了正二品。
同時御史中丞佐官侍御史為正三品,接著殿中侍御史從四品,左右巡檢使正五品,廊下使、監香使從五品,監察御史正六品,監察御史行裡從六品,殿中丞為正七品,還有從四品到正八品的地方留守禦史。
趙駿前幾天接見了王素,向他勉力了幾句,告訴了他未來要承擔的責任。
之後又接見了楊察、趙抃、陳希亮,三人根據原來的官職有不同程度的升遷,分別是監察御史,監察御史行裡,以殿中丞,全都入了御史臺。
唯一沒進的是楊告,楊告原來就是正四品發運使,再提拔進御史臺,就只能做正三品的侍御史了。
但侍御史是御史中丞的佐官,只有兩個名額,被范仲淹弄給了蔡襄和尹洙,趙駿就沒打算跟范仲淹搶位置,就把楊告安排進了吏部做正三品吏部侍郎。
等到十九日這一天,趙駿又接見了蘇渙。
蘇渙也是他頗為欣賞的官員,他作為正五品祥符縣令,這兩年政績出色,便打算將他提拔為殿中侍御史,瘋狂往御史臺塞人,為新政做準備。
趙駿並沒有召蘇渙過來,而是直接前往了祥符縣衙,一是突擊檢查一下,二是他喜歡這樣四處走走。
一路進入祥符縣衙內,蘇渙得知訊息,連忙過來迎接。
“下官見過知院!”
縣衙大院內,蘇渙和另外一個三十上下的男子向他拱手行禮。
趙駿點點頭笑著說道:“公群,忽然打擾,希望沒有妨礙到你辦公才是。”
“哪裡的話。”
蘇渙笑道:“知院光臨,蓬蓽生輝啊,快,知院請進。”
趙駿就進入了內堂廳中。
他沒有坐在主位上,有點喧賓奪主的意思。
他不坐主位,蘇渙更加不敢,先向趙駿拱拱手,坐在了他對面的第二個下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