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原因就是河北成為了與遼國對峙的前線,宋朝朝廷把河北邊境以及附近州縣打造成了軍鎮,並遷徙邊境百姓往南轉移。
所以邊境區域百姓較少,河北的主要人口聚集也基本是在黃河以北的大名府附近。
遼國想要繞開邊境的堡壘,深入幾百公里進攻宋國腹地,除非耶律宗真的後勤線不要了,打算孤注一擲,否則就不可能繞得開。
那個大聰明的下場就是被范仲淹調集兵力,直接圍困在了河間府,全軍覆沒。
這一戰其實也是耶律宗真的試探。
他沒那麼蠢到直接把人送進去送死,但試探的結果很顯然,宋國在邊境線一路延伸到大名府,修了太多防禦工事,實在是讓他沒辦法下口。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軍事上宋國已經處於打殘西夏,西北安全,北方遼國南下無法侵略,立於不敗之地。
得到這個結果趙駿還是很高興,至少他的到來還是給了大宋軍事一劑有力的強心針。
軍事上目前不用操心。
老範頂得住。
經濟上這兩年呂夷簡他們也不是在吃乾飯,改革了國有榷場,將51%以上的經營權交給了私營企業。
工商部旗下自己也註冊了幾家國營商行。
之前說過,宋代其實是有註冊公司的,在官府登記拿到“店簿”就算是註冊成功,當時叫做商行。
這些國營商行與私營企業展開合作,經營權都交給了私營企業,只要不違法亂紀,偷稅漏稅,基本上官面上的刁難,工商部都會替他們解決。
如此一來,汴梁原本的國營專賣的茶、鹽、礬、酒、香料等就正式進入了私營行列,放開了專賣官制,讓商業蓬勃發展。
現在唯一還專營的東西,就是鐵器了。
這玩意兒畢竟是戰略物資,要是允許私營的話,恐怕要不了多久,西夏和遼國就能得到大量的鐵器,對宋國不利。
官場改制上,目前已經全部推廣到了全國,實行官職與品級掛鉤制度。
比如趙駿的政制院知院,又是宋國公,妥妥的正一品。
呂夷簡他們的政制院同知,從一品。
各部尚書如果有觀察候補同知身份,則是正二品,如果沒有的話,那就是從二品。
各部佐官,如各部侍郎的級別,基本也都是在正三品到正四品之間。
而一路經略使提高到正三品,安撫使、轉運使、提刑司為正四品,重要地區可能會是從三品。
主要是經略使並不常設,南方基本上都不會設定,只有打仗的時候,才會派高階文官擔任,有軍政一把抓,堪比唐朝節度使的權力。
而州一級的知州一般是從五品,一縣知縣,一般是正七品。
基本上解決了原本差遣和品級不掛鉤,造成官場上下混亂,職權不明的局面。
另外全國也已經開始公檢法分離,之前是暫時在路一級試點,去年就開始正式推廣到全國。
從此地上方就多了大理局、審刑局、教育局、工商局等多個基礎部門。
它們承擔的是地方法院、監察院、教育局和工商局的職能,自此縣令就開始專心管地方發展,刑事案件則交由地方縣尉(公安局)大理局和審刑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