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篝火引燃,成為了照明物,東華門外的空地上,臺子上到處都是雜耍藝人。
有人噴吐火焰,驚得圍觀人群驚聲高呼。有人踩著高蹺,四處走動。還有人更是在空中佈置了繩索,兩個人一起走過來,甚至還在繩子上跳舞。
《文獻通考·樂二十》中記載:宋代踏索“以大絲繩系兩柱頭,相去數丈,兩倡對舞,行於繩上,對面道逢,肩相切而不傾。”
後世的雜技表演在宋代早就已經出現,什麼空中飛人、走鋼絲、上竿子甚至花式跳水都有,可以說是精彩豐富。
站在東華門上,能將下面的盛況淨收眼底。
趙駿之前還擔心過這樣舉行慶典四處點火,會不會引起火災。
但趙禎卻告訴他,每年這樣的表演,軍巡鋪都會在四周待命,防止火災發生。
可以說一旦有些許動靜,軍巡鋪馬上能消滅火災於萌芽當中。
趙駿這才算是放心下來。
宋代建立的軍巡鋪,就是歷史上第一支消防隊,人數達兩千多人,應付這樣的場面算是很有經驗了。
此刻天色徹底暗下來,但百姓們的熱情卻不減少,外圍大量攤販雲集,人潮湧動。
隨著時間推移,慶典也進入高潮部分。
趙駿站在城樓上往下看,就看到城外是密密麻麻的人頭攢動,燈火映照下,整條街道都彷彿被堵塞了起來。
各式各樣的歡呼聲,吶喊聲,以及鞭炮的聲音傳入耳朵裡,宣告著新年來臨。
街道上攤販吆喝著,遊人都穿上了新衣裳,穿梭於表演大臺以及外面的諸多攤販之間,一股喜氣洋洋的感覺四溢而去。
緊接著就聽到“咻!”“砰!”的聲音。
趙駿急忙抬起頭看。
只見東華門外兩側空地上擺著數百架煙花,侍衛前去一一點燃,從煙花當中,一縷暗光直衝雲霄,隨後爆炸開來,化作一朵絢爛的流光霞彩。
那霞彩雖然短暫,卻讓趙駿看得略微有些失神。
因為兒時的記憶一下子,隨著耳邊“噼裡啪啦”的爆竹聲音,以及煙花爆開的剎那霞光浮現了出來。
記得小時候,那個時候家裡不富裕,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做留守兒童。
每年過年,他們都會回來,帶新衣服還有煙花。
他和村子裡的小夥伴,以及堂表兄弟姐妹們在一起,手裡拿著煙花,扔著劃炮,點燃之後,手忙腳亂地扔出去,吱呀呀地怪叫,然後驚慌失措地跑開。
緊接著身後傳來一聲炸響,他們哈哈大笑著,又劃了第二個炮竹,扔到了地上,田野裡、院子中,嚇得雞鴨滿地亂竄。
那種感覺,就好像小時候被媽媽藏起來的白糖罐,冒著被打的風險踮著腳尖把髒呼呼的小手伸進去沾點糖,舔一口,在那一瞬間的幸福感會被放大無數倍。
可是現在。
再也回不去了,也體會不到兒時那麼多親戚在一起過年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