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侍拿著詔書說道:“因刑部改制,政制院商議以原資政殿學士、三司鹽鐵副使李迪為刑部尚書,特改夏副使為保和殿大學士,欽此!”
夏竦雙手一抖,冷靜片刻,才說道:“臣接旨。”
他沒有詢問為什麼是李迪而不是他,因為問了也白問,這是政制院的命令,或許說這是趙駿的命令。
等內侍走後,夏竦臉色比較嚴峻。
雖然上次自己隱藏得很好,劉元瑜一個人的口供對他起不了任何威脅,但顯然也已經讓趙駿很不滿意。
這讓夏竦有點後悔自己為什麼當初嘴賤,非得隨口給劉元瑜提一下。
主要也是沒想到官家會這麼信任趙駿。
要知道當今官家素來多疑,又對黨爭極為忌憚,因而一旦有人手握大權,往往都會被罷黜、貶官。
即便是呂夷簡、李迪、王曾這等宰相,也都幾次進出朝堂,幾乎不曾長期掌握實權。
因此當初趙駿忽然上位,震驚朝堂,朝堂無數人都不希望出現一個權力如此大的政制院,且還掌握著皇城司這樣的執法部門,所以才反對者如浪潮。
而夏竦自持資歷,卻只是三司副使,不管是計相、樞相哪怕參知政事都與他無關,自然心中不滿,才想著看能不能上點眼藥,下點絆子。
原以為劉元瑜會給政制院製造點麻煩,讓官家看看政制院的能力不行,罷黜了把他提上去,哪料到政制院的權勢如此恐怖。
堂堂一個三司副使,加上整個司都被罷黜,太可怕了。
現在這個趙駿卻不僅大權在握,而且還得到了官家以及諸多宰相的大力支援,在朝堂上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勢力。
而自己雖然未暴露,可劉元瑜已經供出了他,顯然趙駿不管信不信,都會忌憚他的存在。
看來自己這段時間還是應該內斂一些,不可再輕動才行。
夏竦沉吟著。
與此同時,其餘各部門也態度不一。
三司使程琳自然是惱火,自己堂堂一個三司使,位高權重,眨眼間連計相都不是了,要變成什麼財政部尚書。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各部地位比以前的三司使、樞密使略微低一點,跟副使差不多。
忽然遭遇“貶官”,程琳心裡自然不爽,所以打算翌日朝會反對。
其餘各衙門官員則不一樣,有些是抱怨朝廷這次是沒事找事做,好好的非要改制。
有些則是欣喜不已,覺得機會來了。
還有些則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反正以前也是混,以後也是混。
卻不知道這裡面很多官員未來都會後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