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趙駿到現在為止,都沒有引起像范仲淹慶曆新政那樣,整個朝堂九成以上官員都反對他的情況。
原因在於他並未觸及到那些官員的核心利益,既官員會被淘汰、裁撤的可能。
慶曆新政主打的就是吏治,門蔭入仕的會被嚴格要求,幹得不好就會被淘汰,這對於人浮於事,又有門蔭入仕的宋代冗官們來說,那自然是滅頂之災。
所以他們才會想盡一切辦法不允許慶曆新政地推動。
而趙駿乾的事情只能算是觸及到了部分官員的利益,比如皇城司的建立,是觸及到了大理寺、開封府以及刑部的權力。
上任政制院,只能說程式不太合規,被御史們彈劾,但也不至於讓百官們感覺到有什麼威脅。
不是人人都是貪官汙吏,也不是人人都莫名其妙會在自己未受到威脅的情況下而盲目樹敵,包括劉元瑜敵視趙駿,趙允讓來試探趙駿,都有他們各自的理由。
比如劉元瑜是因為幹了違法的事情,害怕被皇城司查出來。趙允讓是覺得趙駿姓趙,又在政制院這個重要位置,擔心對他的兒子地位有影響。
其餘人沒那麼蠢到在皇帝和宰相同時支援一個人的時候,跳出來給自己找不自在,那屬實是沒有必要。
不過官場改制可能會對他們造成一些影響,所以這些天朝內有不少議論的聲音。只是目前還只是放出風聲,並未實際進行改制,因此倒還沒有造成太大波瀾。
午後在政制院吃了御膳房送來的中餐,趙駿就照例去了後苑給孩子們上課,到下午時分,眾人又重新聚集在觀稼殿,開始今日課程。
由於即將進入十一月,從陽曆來說,都快十二月份了,天氣變冷,大家就都不在屋外,而是改到了屋內。
觀稼殿內早就點上了香炭,溫暖如春。
趙禎臉色略微紅潤地坐在椅子上,春光滿面道:“諸位,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
“哦?”
眾人見到趙禎面上有喜,呂夷簡好奇道:“官家,有什麼好訊息?”
趙禎笑道:“皇后及張美人懷上了。”
他嘴裡的張美人並非鄧州觀察使張守瑛的女兒,這個張美人天聖六年就病死。
也不是後來的溫成張皇后,現在的張皇后才13歲。
趙禎後宮歷史上總共有四個張氏,其餘妃嬪要麼還未娶,要麼娶了的年齡還非常小。
比如苗御侍,既後來的苗貴妃,現在才14歲。俞御侍,後來的俞德妃,現在才15歲。楊美人,後來的楊德妃,如今17歲。
整個後宮裡,年滿十八歲以上的只有一個19歲的曹皇后,以及另外一個張美人21歲。
這個張美人歷史上後來被追贈為張賢妃,年齡偏大一點,不被趙禎所寵。
可由於趙駿不準趙禎對未成年妃嬪下手,怕因母體太幼小導致生出來的孩子夭折,所以趙禎就只能跟曹皇后和張美人敦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