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場之上,鴉雀無聲。
那幾個草人,已是粉身碎骨。
原地留下了一個土坑,稻草以及木屑四濺。
塵土飛揚當中,最前面那個引燃引線的工匠,甚至能夠感覺到灰塵撲面而來。
後面簇擁過來大量工匠,都想圍過來瞧熱鬧,被禁衛軍攔住。
曾公亮等人張大了嘴巴,不敢置信地看著這一切。
他們作為火器司的人,除了曾公亮以外,原來基本上都是廣備攻城局的官員和匠人。
火器的威力他們自然是清楚的。
即便是霹靂火球,裝上三四斤火藥扔出去,動靜怕是連這點三分之一都沒有。
因為霹靂火球傷人一是靠陶瓷瓷片,二是靠裡面放的毒藥,炸了之後會冒毒煙,從而攻城來用。
歷史上趙光義消滅北漢的時候,就是用的這個東西攻城,而且是放在投石車裡砸出去。
但眼下這一斤火藥造成的威力,遠比霹靂火球大得多,甚至比目前大宋軍械所所有的火藥武器造成的殺傷力都要高出數倍。
如果其它所有的火器全都用這種火藥的話,那威力就不知道有多大。要是製作成可以投擲的炸彈,那..
這太可怕了。
此刻眾人臉上滿是震驚,驚訝於黑火藥居然有這麼大的殺傷力。
唯有趙駿勉強保持滿意。
宋代的火器一直不厲害,雖然花樣多,種類繁雜。
但殺傷力感人,實際造成的效果還不如冷兵器,所以發展一直有限。
那麼造成這些的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有兩點,一是花裡胡哨,在火藥里加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降低了火藥本身威力,使得火器的製造發展停滯不前。
二是火藥配比不對,根據《武經總要》記載,當時硝、硫、炭的比例依次是50.6%、26.6%、22.8%。再加上少量別的東西,產出的火藥自然威力小,基本上只能用來放煙花。
基於這兩個原因,火器製造可以說困難重重。
這是基礎沒打好的問題,就好像在算一道算術題,你學的是一加一等於三,那麼無論怎麼算,最後的答案都是錯誤。
在這種情況下,將來就算研發出了火槍和火炮,以純度和配比不對的火藥發射,也造成不了多大的殺傷力。
所以趙駿的出現,就相當於直接把原本缺失的基礎填不上,直接節省了宋朝幾百年的火藥研發時間。
而且威力是黑火藥的極限。
抗戰時期,我軍的手榴彈也是黑火藥造成,裝量約要750克。
但由於抗戰區物資緊張,手榴彈裝載火藥的數量也會缺斤短兩,更別說還會給雞蛋清做威力更大的顆粒火藥。
因此能夠造成眼下的威力,其實已經比我們抗戰時期的手榴彈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