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宋菁就這麼當著眾人的面,在這座小茶攤前,雲淡風輕地說起了這件令天海閣與明王教險些開戰的事件全部經過。
那得從一個風和日麗的傍晚說起。
北幽的都城夜幽城,飄蕩著滿城柳絮。
北方氣候偏寒,這種柳樹比南方的柳樹要耐寒一些,枝幹也更為粗獷。
位於北幽都城的明王聖殿前永遠有最忠實的信眾在外朝聖,一步一步五體投地向建有九百九十九階天梯的明王聖殿爬去,偶爾也有極為幸運的信眾在朝聖中途便能遇到身穿潔白聖袍,雙袖鎏金的高貴祭司前來賜予明王恩典,
得了恩典的信眾大多熱淚盈眶,轉身回鄉,免不了一路傳播明王教義。
至於在這樣的朝聖地,也有一些年輕的王公貴族子弟前來遊玩。
雖說這些年在女帝的英明領導下,都城一帶鮮衣怒馬的紈絝子弟並不是很多,因為女帝手下的兩衛,鷹衛與犬衛可不在乎你是哪位大官幾房的子弟,直接給你往天牢一丟,就算能出去也要脫一層皮的鬼地方,可不是這些紈絝願意去的,因此在北幽年輕貴族心中,這個女帝可能與明王教典裡狠辣歹毒的修羅差不多了。
至於宋菁,作為超一流宗門天海閣的當代翹楚,心中自有驕傲,恰逢宗門允許年輕弟子外出遊歷,以宋菁為首的天海閣當代弟子幾乎遊遍了大半個北幽,甚至已經在商量,離開夜幽城後南下南詔,去天楚山泡泡溫泉,去六藝書院尋尋那些書生晦氣。
於是這些青春怒放的年輕天海閣弟子終於惹上了麻煩。
就在這九百九十九階天梯上,這群天海閣不可一世的年輕弟子遇上了幾名享譽幽都的劍堂弟子,也就是那個與天海閣,不劍山齊名的北幽大宗春秋劍堂。
春秋劍堂始於先周,默默發展,到如今的北幽已是北幽國超一流宗門,再加上劍堂位於帝都夜幽城,因此底蘊隱隱為三宗之首,天海閣勝在年輕弟子眾多,春秋劍堂,則在於錯綜複雜的人情往來,當然劍堂能經久不敗,也在於劍堂劍法堪稱當世絕頂又於西涼甲子劍場互相競爭劍道第一宗。
至於南詔的梁家劍府,到底還是稍遜了一線。
春秋草堂在這北幽帝國中樞的關係可以這麼說,北幽中樞官員中,十人便有五人曾出入劍堂學劍,而剩下五人必定有族中子侄在劍堂學劍。
三國中西涼最尚武,北幽次之,卻只是相對來說,北幽人幼時除了識文辨字外,哪個蒙學不學武。
窮苦民眾自然有江湖武夫負責教幾招把式,而帝都的官宦子弟,自然要學最好的,沒去過草堂的,都不好意思跟同齡人打交道。
這也算是北幽帝都的風氣。
而那些草堂弟子,氣勢比之天海閣只高不低,於是兩撥自詡不凡的年輕人便在這朝聖之地大打出手,結果當然是宋菁所在的天海閣弟子更勝一籌,畢竟宋菁穩穩的地字境實力,所帶領的弟子又都是門中佼佼者。
而那幫劍堂弟子就參差不齊了,頓時倒了一片,中間偶爾夾著一絲絲痛苦呻吟。
結果好死不死,北幽帝都掌管京都治安的刑獄司主官之子也在其中,這下可捅了幽都的馬蜂窩了。
一隊隊衣甲鮮亮的刑獄捕快,將這些初出茅廬的天海閣弟子團團圍住,可很快領頭的捕頭也犯難了。
自家主官之子被人打了若擱在以前辦起來倒也簡單,可今天這幫崽子的背景可不一般啊,超一流宗門天海閣,雖說在幽都背景不如那春秋草堂,可到底是天海閣,而且看起來又不算什麼大事。
這邊僵持著,那邊天海閣的弟子可不在乎對方刑獄司是個什麼衙門,他們背後有師門,便如同背靠大山,可不在乎你們頭上那頂小小官帽。
眼看就要上演一場名動全北幽的鬧劇,結果便出現一道聲音。
這聲音清冽如幽泉,夾雜著淡淡的威嚴。
“兩大宗門年輕弟子間的切磋交流罷了,我明王教前多有朝聖者,卻極少出現年輕人較技的,明王教典有氣力無雙,天地任之的典故,想來明王也是希望他的子民人人氣力無雙,人人無愧於天地,而這些年輕人不正是氣盛力勇的時候麼,刑獄司的各位大人,不如給在下一個薄面,明王教前事明王教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