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說道:“如今我大明徹底平定了建州之亂,遼國公更是在遼東不斷開疆擴土,韓閣老為何悶悶不樂?”
韓爌嘆息了一聲,說道:“遼國公李獻忠不是安分守己之輩啊,從他任開原總兵開始就不斷的挑起邊患,擅自征討蒙古,建州,如今又將戰火燒到了朝鮮,這絕非我大明之福啊!”
孫承宗說道:“遼國公雖說是擅起戰事,但其武功之盛,乃是我朝罕見,僅用了幾年時間就平定了建州。”
“不僅是建州就連蒙古諸部如今都不敢犯邊了,如今女真各部皆臣服於我大明,遼東可是穩定了!”
韓爌說道:“這才是我所擔心的,如今遼鎮之強冠絕大明,若是遼國公想造反,誰人能夠阻擋?”
“何況蒙古女真諸部皆聽其調遣,這分明又是一個安祿山啊?”
說實話,孫承宗覺得韓閣老有些危言聳聽。
不過李獻忠這樣的武勳的確是已經脫離了文官的掌控,孫承宗還是決定支援韓爌的行動。
不久後韓爌等人就面見朱由校,要求將遼國公李獻忠調回京師。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如今遼東已經穩定了,也沒有邊患了,遼國公繼續呆在遼東已經沒有必要了。
雖說遼國公本人對大明的確是忠心耿耿,但難保他那些手下不產生別的想法。
為了避免藩鎮割據的出現,或者“黃袍加身”的重演。
還是應該將寧遠伯召回京師,重新委以重任,這樣也是對遼國公的一種保護!
此事非同小可,朱由校自然不能聽一家之言。
很快魏忠賢同熊廷弼等人也被傳到了乾清宮。
韓爌他們幾個面見朱由校的時候他以為東林黨是為了“京察”之事,沒想到他們居然咬上了李獻忠。
尤其是聽到韓爌他寧願將首輔之位讓給遼國公的時候,魏忠賢更是嚇了一跳!
這韓爌抽瘋了不成?
今年是6年一度的京察之年。
如今吏部尚書馮銓同左都御史崔呈秀他們早就準備好了東林黨人的黑材料。
不久後就會利用這次京察的機會將四品以下的東林黨人徹底趕出朝堂。
不過四品以上的官員是朱由校親自考察,以魏公公對陛下的瞭解他肯定是不會看所有官員的自查的。
到時候除了幾個閣臣之外和六部的主官之位,估計還是由自己代勞。
東林黨人肯定是大量的被清理出朝堂。
難道東林黨人是自知朝堂的勢力不保,想將李獻忠拉回來把水給攪混?
誠然魏忠賢同李獻忠是盟友,不過這是建立在他們一個主內,一個主外互不干涉的基礎之上的。
李獻忠的勢力不小,背後既有勳貴集團,又有遼東武將,還有熊廷弼的兵部支援。
說實話真要讓李獻忠當上首輔,以他的手段,恐怕很快就會將大部分朝臣給拉攏過去。
畢竟遼國公要手段有手段,要銀子有銀子,比那幫東林黨難對付多了。